1-2月山东经济起步稳开局好 | ||||
| ||||
今年以来,山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加快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全省经济承接了上年的良好发展势头,起步稳、开局好,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一、主要经济指标适度较快增长 工业、投资增速适度放缓。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19.4亿元,增长19.1%,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82.3亿元、1437.1亿元,依次增长16.1%、20.7%,同比分别回落4.6、0.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8亿元,增长18.1%,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理性平稳增长。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691.8亿元,增长18.4%,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 消费、对外贸易增速加快。1-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6.1亿元,增长21.9%,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比上年底提高3.4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实现进出口总额217.7亿美元,增长33.9%,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增速加快,增长58.5%,同比提高45.2个百分点。 二、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工业行业结构改善 先进制造业增势较强。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88.4亿元,增长2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3.5%提高到8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7%。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实现增加值515.8亿元,增长28.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9.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4.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力度较大。1-2月,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9.4亿元,增长18.8%,占工业投资的15.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产值2353.7亿元,增长44.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9.3%,比年初提高0.1个百分点。 十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比重回落。1-2月,全省十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050.7亿元,增长16.5%,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比上年底回落2.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9.6%,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除煤炭采选业、油气开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幅提高外,其余六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在3.4—15.4个百分点。 三、消费加快、投资和外贸结构优化,三大需求渐趋协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在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节假日消费相对集中、物价水平居高难下等多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1-2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城乡市场继续走旺,分别增长23.2%和18.1%,同比依次提高5.5和3.6个百分点;批零、住餐业全面发展,分别增长22.3%和23.6%,同比依次提高5.4和3.8个百分点。消费热点面扩量增,汽车类、服装类、金银珠宝类、家具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分别增长27.7%、33.4%、47.2%、30.9%、128.7%。消费与投资、出口协同拉动力增强,增速差距由上年底比投资、出口分别低5.7、9.8个百分点扭转为高3.8、1.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加快。1-2月,第一、三产业投资力度增强,分别增长84.5%和37.4%,依次同比提高36.4、1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大幅减弱,仅增长6.5%,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同期1.6:65.1:33.4调整为2.5:58.7:38.8。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降低,其中煤炭采掘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投资分别下降26.6%、25.6%、31.0%、37.9%、44.5%、6.4%和1.4%。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投资快速增长,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分别增长63.7%、129.3%和153.6%,依次同比提高56.7、27.5和116.4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入加大,由上年同期下降55.5%转为增长282.7%。 出口结构逐步优化。1-2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17.7亿美元,增长33.9%。其中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增长20.0%,同比回落22.5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31.9亿美元,同比减少13.5亿美元,对外贸易由“高出低进”特征逐步向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转变。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分别增长42.1%、67.4%,依次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4.0和6.9个百分点。农副产品、纺织服装、机电、高新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同期13.6:18.9:33.4:9.5调整为12.3:16.9:39.5:13.3。 四、宏观和微观效益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支出重点突出。1-2月,全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6.8亿元,增长31.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53.3亿元,增长33.4%,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2%,与上年同期持平。地方财政支出258.3亿元,增长27.8%,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向社会和民生事业倾斜,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物等支出增长较快,依次增长31.1%、55.5%、141.2%、37.1%、86.5%和34.6%。 工业销售形势良好,效益稳步提高。1-2月,规模以上工业81.7%的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产量增幅高于30%的占25.8%。产销率达到97.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93.2亿元,增长35.3%;实现利润517.9亿元,增长31.1%;实现利税857.8亿元,增长33.9%;增幅同比分别提高6.0、3.3和6.6个百分点,比上年底分别提高4.8、0.7和5.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0.8,同比提高24.5点。 五、金融运行比较平稳,从紧货币政策效应显现 受近期资本市场大幅动荡以及自上年以来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金融存、贷款新增额同比增加,存贷比降低。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3058.6亿元,比年初增加986.5亿元,新增同比增长58.0%。定期存款明显回流,其中企业定期存款新增额增长2.6倍,城乡居民定期储蓄款新增额增长70.1%。 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8246.5亿元,比年初增加701.4亿元,新增同比增长15.5%,较新增存款增幅低42.5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由上年同期的97.3%降至71.1%。新增贷款结构由短期转向长期,短期贷款新增额同比降低3.3%,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0.7%降至42.4%;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同比增长70.2%,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8.2%升至56.3%。 六、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 受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影响,自上年以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一路攀升,全年上涨4.4%。今年1-2月,受上年翘尾因素和今年新涨价因素的共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当月上涨7.1%,累计上涨6.7%,当月环比上涨1.6%,较上月涨幅上升0.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在八大类商品价格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累计上涨20.4%,拉动总指数上涨5.8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达86.6%;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四大类商品价格小幅微涨,累计上涨1.3%-5.3%;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三大类价格仍呈下降态势,累计分别下降3.3%、1.1%和0.7%。在食品类中,受节日期间消费量和支援南方灾区外运量大增等因素影响,鲜菜价格大幅上涨,由上年同期下降13.9%转为上涨37.7%,是推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 受石油、粮油食品、钢材等价格上涨影响,1-2月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价格分别上涨12.2%和8.3%,当月环比均上涨0.9%,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 2008年,山东经济平稳良好开局,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同时面临对外贸易形势比较严峻、市场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突出的问题。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山东要严格按照“双防”和“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