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发布与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四:工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发布日期:2017-10-04 10:00:2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上下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迈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效果日益显现。

  一、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位居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纺织、农副食品、化工、有色等传统优势行业快速发展支撑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总量保持全国前列。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600家,次于江苏、广东,居全国第3,2012年末增长10.2%;总资产达到10.5万亿元,次于江苏、广东,居全国第3位,比2012年增长53.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万亿元,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2位,比2012年增长29.1%。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首位。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省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企业按照“分类培育、一企一策”的原则,采取“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措施,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行业,开展市场化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达到2.6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大型企业达到901家,比2012年增加25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法人企业共145家,比2012年增加22家;超500亿元的16家,比2012年增加3家。2016年,省内7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居全国第2位,魏桥、海尔、浪潮、重汽等骨干企业在各自相关领域发展中位居前列。

  (三)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优化。

  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扩大制造业开放合作。一是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分行业与全国全球龙头企业“点对点”对接,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投资产业链高端和缺失环节项目。二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积极争取我省“一带一路”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实施境外资源开发、资本运作和产能有序转移,带动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三是工业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514.9亿元,比2012年增长8.7%,其中,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348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升至40.9%,成为全省出口的重要支撑产业。

  二、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省将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一是装备制造业比重明显提高。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紧抓智能制造发展契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力促进工业转型发展。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9.4%,比2012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以遏制。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努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资源消耗类行业增势明显趋缓,比重有所降低。2016年,全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0.3%,比2012年回落3.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降至31.4%。三是消费引领增长效果明显。在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医疗、保健等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等带动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2016年,消费品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到29.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0%

  (二)产品层次不断提高。

  一是深加工产品发展速度快于初级产品。2016年,全省纱产量增长0.1%,而布产量增长5.6%;原铝产量增长3.0%,而铝合金产量增长100.0%生铁产量增长2.1%,而热轧薄板产量增长6.2。二是满足消费升级产品发展势头好于传统产品。2016年,汽车产量增长7.4%,而SUV汽车增长32.3%、新能源汽车增长100.0%。三是高端产品占比高于低端产品。离子膜法烧碱占烧碱产量比重达到69.7%,子午线轮胎外胎占轮胎产量比重达到79.7%,智能电视占彩色电视机产量比重达到77.8%

  (三)新动能不断壮大。

  一是传统行业旧中育新。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步伐,产品深加工、中高端供给细分领域成为传统行业加快发展的新动能。2016年,建材行业中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业增长1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2.1%,服装业中的服饰制造业增长7.8%。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导力量,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400.8亿元,比2012年增长5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8%,比2012年提高4.7个百分点。三是高端产品不断涌现。2016年,SUV汽车产量为39.3万辆,是2012年的7.0倍;实木地板32.4万平方米,是2012年的1.3倍;动车组2005.0辆,是2012年的2.0倍;石墨及炭素制品655.1万吨,是2012年的1.7倍。

  三、质量效益效率持续提升

  (一)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五年来, 省委、省政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643.1亿元,较2012年增长16.1%2012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年均增长5.5%,高于全国年均增速0.1个百分点。

  (二)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人均产出明显扩大。

  一方面,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的作用,支持企业在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努力提升劳动生产率。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355.8,比2012年提高30.4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7万元/人,比2012年增长28.7%。单位劳动的产出逐年上升,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创造利润9.8万元,是2012年的1.2倍。

  (三)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节能环保装备、产品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水资源专用器械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6.6%16.5%,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79.89.7个百分点。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全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产能利用率明显提高。

  我省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5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主动增加炼油、轮胎、化工、煤炭4个行业,把“5+4”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制定责任书明确路线图,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2016底,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为近两年以来最高水平。

  (二)着力改善供需两端,库存占用资金明显减少。

  把推动工业产品去库存作为应对经济下行、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的重要举措,制定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消费,打造电商平台创新物流模式,力争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供需新的动态平衡,有力促进工业企业去库存。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长2.8%,比2012年降低7.9个百分点;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为22.4%,比201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三)着力优化融资结构,企业杠杆率明显降低。

  采取强化企业债务约束和降杠杆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以政府股权引导基金、发展股权融资等方式提高企业资本金比重,支持鼓励企业通过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交易等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杆杠水平。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0%,比2012年末降低1.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6.6个百分点。

  (四)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增长明显放缓。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有利政策,并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障性支出、创业创新成本、融资成本和优化产能支出方面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政策措施,切实推进企业“降成本”。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1%,比2012年回落12.3个百分点。企业财务费用由升转降,由2012年增长22.9%转为下降4.4%

  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下步全省上下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新兴产业提量增规,推动工业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