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五:建筑业突破创新 成就瞩目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建筑行业抢抓机遇、创新挖潜,生产经营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山东建筑”取得显著成就。 一、建筑业规模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建筑业致力于做大做强、优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建设能力、优化建设队伍,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力,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年产值过万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承揽工程量明显扩张。2013-2016年,全省资质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年均增长10.4%,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生产态势总体向好。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首过万亿,完成10087.4亿元,继江苏、浙江、湖北之后第4个产值超过万亿的省份,规模实现新突破。 资产规模明显扩张。近年来,建筑行业总体规模扩大,整体实力增强。全省2016年资质内建筑企业资产总计11135.9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5%,增速较快,资产总计过百亿的企业由2012年的4家增加为9家,全部为省内建筑企业。 二、建筑业竞争力明显拓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部署,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推进企业改革步伐,不断优化重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行业资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资质等级企业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龙头作用增强。2016年,全省资质内建筑企业6171家,比2012年增加324家。特级、一级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产值占比达到61.7%,比2012年提高4.3个百分点。 建设领域不断拓展。建筑企业积极探索优化发展战略,努力转换经营机制,提升建筑能力,承接项目向大型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水利等建设领域延伸。2016年,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铁路工程建筑、市政道路工程建筑、管道和设备安装、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行业完成产值分别是2012年的1.8倍、1.8倍、1.7倍、1.6倍、1.5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6.0%、15.4%、14.1%、12.9%、11.4%。 三、建筑业实力持续增强 随着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建筑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效益指标稳步提高。2016年全省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4.4亿元,比2012年增长42.6%;实现营业利润416.9亿元,比2012年增长31.4%;实现利税总额732.7亿元,比2012年增长31.8%。2012-2016年建筑业利税总额年均增长7.8%,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山东营业利润超过亿元的建筑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6年全省资质内建筑企业中营业利润过亿的有50家,比2012年增加16家,实现营业利润共计128.4亿元,占全省的30.8%。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2016年,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人均31.3万元,2012年人均26.9万元,提高了4.4万元。 四、强市强县强企拉动力增强 济南青岛龙头作用强劲。多年来,济南、青岛、淄博一直位居山东建筑业强市前三位,尤其是济南、青岛优势突出。2016年济南、青岛分别完成建筑业产值1864.8亿元和1509.6亿元,合计占全省的33.5%,比2012年提高3.0个百分点,对全省建筑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7%。 县域企业壮大推动均衡发展。2016年,全省建筑业产值过百亿的县(市)有9个,为桓台县、肥城市、寿光市、滕州市、胶州市、平邑县、诸城市、安丘市、青州市,分别属于淄博、泰安、潍坊、枣庄、青岛、临沂等多个地区,有效带动省内各区域建筑行业均衡发展。 百亿元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2年山东只有1家企业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值过百亿,2016年全省有8家企业年产值超过了百亿元,其中4家是省内发展起来的建筑企业,分别为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山东冠鲁集团、兴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计产值887.9亿元,占全省建筑业的8.8%。 五、稳增长促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支撑经济平稳增长。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行业结构经历了较大的调整变化,但建筑业对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平稳的支撑作用。2012-2016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5.7%-5.9%之间。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建筑业在吸纳社会劳动力方面作用突出。建筑产业链条长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且可以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等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稳定增加,2012年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277.3万人,2016年年末293.1万人,年均增加近4万人,对稳定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六、创新发展进程加快 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民生领域的优化改善,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建筑企业研究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不断探索转型发展思路,在理念、技术、管理、多元化经营方面寻找突破口,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升级和业务再造,加快创新转型步伐。 装备水平提高。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建筑企业装备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全省资质内建筑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15.1亿元,是2012年的1.3倍;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功率为2177.0万千瓦,动力装备率为6.7千瓦/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6千瓦/人。 转型升级加快。省内龙头企业之一青建集团设立了山东省唯一、国内领先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设立了行业内山东省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开发完成90余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00余项,“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等2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临海复杂地质条件旋喷桩止水帷幕技术”等11项工法获评国家级工法,装配式住宅项目经营方面也取得突破。潍坊昌大集团按照“由建筑系统服务提供商到建设领域投资商,再到城市综合运营商”的发展思路,形成了较强的工程总承包能力,积累了丰富的BT、BOT、EPC、PPP等项目建设经验,2016年承接了3个PPP项目;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先后到新西兰、卡塔尔、阿联酋、以色列、几内亚比绍、泰国、圭亚那、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承建工程。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建筑成果数不胜收,成就斐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突出贡献。展望未来,随着我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7〕19号文件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围绕打造“齐鲁建造”高端品牌,将进一步提高建筑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形成山东行业发展新优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