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发布与解读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基础建设持续增强 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发布日期:2018-12-24 14:02:18 浏览次数: 字体:[ ]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基础建设持续增强 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提升地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提出有效措施,持续强化投入,快速提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境界。全省上下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0年来,全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9万亿元,年均增长19.2%,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8%。从规划时期看,“六五”时期完成156.8亿元,年均增长15.2%;“七五”时期完成496.1亿元,年均增长23.1%;“八五”时期完成1364.9亿元,年均增长24.8%;“九五”时期完成3424.5亿元,年均增长18.1%;“十五”时期完成9456.7亿元,年均增长22.1%;“十一五”时期完成2.4万亿元,年均增长14.7%;“十二五”时期完成5.5万亿元,年均增长16.3%。经过40年的投入,全省公用设施、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进一步改善,发展潜力持续增强。

  二、基础产业建设成就辉煌

  基础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生产所需的共同的、基本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部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一)农林牧渔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40年来,全省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8578.9亿元,年均增长21.4%。经过持续投资建设,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1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9140.4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粮食产量连创新高,达到5374.3万吨,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优势稳固,林牧渔业占比逐步提升。

  (二)能源、原材料工业生产能力极大提高,经济发展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40年来,全省采矿业投资完成8807.3亿元,年均增长11.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完成4256.3亿元,年均增长19.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完成4125.9亿元,年均增长19.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完成4359.2亿元,年均增长23.8%。化学原料制造业投资完成2万亿元,年均增长20.3%。

  经过40年的投资建设,全省能源、原材料工业居全国前列。2017年,生铁产量6561.7万吨,水泥产量15300.6万吨,粗钢产量7147.9万吨,钢材产量9209.8万吨,均居全国第3位。原煤产量达到13159.6万吨,原油产量223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

  三、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的、大众性的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加大政府在公共设施、公共工程、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娱乐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电力工业投资建设效果显著。40年来,全省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1.6万亿元,年均增长20.1%。到2017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12556.2万千瓦,占全国的比重为7.1%,比1978年增长45.8倍。

  (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40年来,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完成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到2017年,全省交通物流设施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1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700公里,分别比1978年增长7.0倍、3.1倍。沿海港口生产型泊位58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97个。

  (三)信息通信能力持续增强。40年来,全省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完成2166.6亿元,年均增长15.9%。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促进了山东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生活的建设。到2017年,全省固定电话用户884.0万户,比1978年增长86倍;移动电话用户9943.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09部。光缆线路总长度207.3万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19.1万路端。依托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量子通信试验网,在量子通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条件明显改善。40年来,全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2.1万亿元,年均增长20.1%。到2017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5%、99.0%。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49.1万户,86%的建制镇和全部建成入住的农村新型社区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水环境质量连续15年持续改善,国控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55.4%。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分别达到52处、67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分别达到68处、134处。

  (五)社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40年来,全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投资完成1.6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到2017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146所、幼儿园1834所;高等学校达到156所,在校生数201.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3.0倍、56.9倍。医疗卫生机构7.9万所,其中医院245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5万所。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注重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紧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了腾飞基石。立足新起点,全省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投资在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中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基础建设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