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发布与解读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绿色低碳发展加速

发布日期:2018-12-24 14:04:31 浏览次数: 字体:[ ]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绿色低碳发展加速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全面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能源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能源生产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能源产量和质量有了巨大飞跃。2017年,一次能源产量比1978年增长2.5倍,其中煤炭增长2.1倍,原油增长14.8%;光电、风电装机容量均突破千万千瓦,一次能源生产结构显著改善。二次能源生产能力取得重大突破,火电发电量增长30.5倍,汽油和柴油两大成品油产量约增长28.2倍,焦炭产量增长14.9倍。山东原煤、原油产量分列全国第6位、第5位,火电、汽油和柴油产量均列第1位,焦炭产量列第3位。从发展历程看,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1979-1984年,能源产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除电力外,各项能源产量平稳低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全省能源产业基础薄弱,能源产量增长较慢,但农业和轻工业迅速恢复发展,带动电力行业快速起步。1984年,一次能源产量6697.0万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13.5%,年均增长2.1%。其中,原煤产量为4563.0万吨,增长8.6%,年均增长1.4%;原油产量为2302.0万吨,增长18.2%,年均增长2.8%。从二次能源生产看,火力发电量为236.4亿千瓦时,增长51.7%,年均增长7.2%,增速明显快于原煤和原油;焦炭产量为238万吨,下降4.3%,年均下降0.7%。

  (二)1985-1992年,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和原油生产取得新突破。这一时期,全省工业快速增长,由轻工业为主逐渐转向轻、重工业均衡发展,能源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原油产量自1987年起连续9年超过三千万吨,带动能源生产快速增长。1992年,一次能源产量为9509.0万吨标准煤,比1984年增长42.0%,年均增长4.5%。其中,原煤产量为6350.0万吨,增长39.2%,年均增长4.2%;原油产量为3346.0万吨,增长45.4%,年均增长4.8%。从二次能源生产看,火力发电量为566.0亿千瓦时,增长1.4倍,年均增长11.5%;焦炭产量309万吨,增长29.8%,年均增长3.3%。

  (三)1993-2002年,能源产业仍保持较快发展,原煤、电力产量均增一倍以上。这一时期,全省加快改革开放,重工业蓬勃发展,带动能源生产较快增长。2002年,一次能源产量为13242.0万吨标准煤,比1992年增长39.3%,年均增长3.4%。其中,原煤产量突破亿吨,达13066.0万吨,增长1.1倍,年均增长7.5%;原油生产逐步回落、趋于稳定,产量为2672.0万吨,减少20.1%,年均下降2.2%。从二次能源生产情况看,火力发电量为1221亿千瓦时,增长1.2倍,年均增长8.0%;汽油、柴油产量为900.8万吨,增长1.1倍,年均增长7.6%;焦炭产量370万吨,增长19.7%,年均增长1.8%。

  (四)2003-2012年,能源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主要传统能源产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迈上新台阶。这一时期,全省强化“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高速发展,煤炭、电力、成品油、焦炭等传统能源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注重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快速壮大,能源生产结构明显优化。2012年,一次能源产量为17102.3万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29.2%,年均增长2.6%。其中,原煤产量为17667.6万吨,增长35.2%,年均增长3.1%,达到全省煤炭生产史上最高产量;原油产量为2774.7万吨,增长3.8%,年均增长0.0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水电等一次电力装机容量由7.2万千瓦发展到496.4万千瓦,一次电力产量由0.3亿千瓦时发展到64.4亿千瓦时;生物质能利用量为326.8万吨标准煤。原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和生物质能产量构成为73.3:23.2:0.4:1.2:1.9。从二次能源看,火力发电量为3241.4亿千瓦时,增长1.7倍,年均增长10.3%;汽油、柴油产量为4163.6万吨,增长3.6倍,年均增长16.5%;焦炭产量为4052万吨,增长10.0倍,年均增长27.0%。

  (五)2013-2017年,传统能源产量明显减少或放慢增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能源生产结构显著改善。这一时期,全省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能源生产结构显著优化。2017年,一次能源产量为14443.8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15.5%,年均下降3.3%。其中,原煤产量为13159.6万吨,下降25.5%,年均下降5.7%;原油产量为2234.9万吨,下降19.5%,年均下降4.2%。一次电力装机容量为2221.3万千瓦,增长3.5倍,一次电力产量为248.9亿千瓦时,增长2.9倍,生物质能利用量为656.3万吨标准煤,增长1.0倍。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和生物质能构成优化为67.8:22.1:0.4:5.2:4.5,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9.7%,提升6.6个百分点。从二次能源看,火力发电量为4913.8亿千瓦时,增长51.6%,年均增长8.7%;汽油、柴油两大成品油产量为8228.6万吨,增长97.6%,年均增长14.6%;焦炭产量为3951万吨,下降2.5%,年均下降0.5%。

  二、能源消费日趋优化

  山东既是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改革开放以来,能耗总量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由“缺煤余油”到“油煤双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但随着省外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调入规模逐渐扩大,煤炭消费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能耗总量比1978年增长9.3倍,年均增长6.2%,其中煤炭消费增长8.5倍,年均增长5.9%,电力消费增长35.8倍,年均增长9.7%。从发展历程看,同样也分五个阶段。

  (一)1979-1984年,能源总量供过于求,但结构不平衡,煤少油多。这一时期,全省经济逐步恢复,能源需求稳定低速增长,电力消费增长较快。1984年,能耗总量为4481.0万吨标准煤,居全国第3位,比1978年增长19.7%,年均增长3.0%。从主要能源消费看,煤炭4835.0万吨,增长20.5%,年均增长3.2%;电力236.4亿千瓦时,增长51.7%,年均增长7.2%;原油加工642万吨,下降4.3%,年均下降0.7%;焦炭252.0万吨。全省能源生产多于消费,但供需结构不平衡,煤炭消费缺口即对外依存度为5.6%,同时72.1%的原油产量外调。

  (二)1985-1992年,能源供过于求局面未变,能耗增长明显加快,煤炭消费缺口进一步扩大。这一时期,全省工业发展较快,带动能耗较快增长,煤炭、电力和原油加工消费增速明显加快。1992年,能耗总量为7166.0万吨标准煤,居全国第2位,比1984年增长59.9%,年均增长6.0%。从主要能源消费看,煤炭7267.0万吨,增长50.3%,年均增长5.2%;电力566.0亿千瓦时,增长1.4倍,年均增长11.5%;原油加工量1146万吨,增长78.5%,年均增长7.5%;焦炭337万吨,增长33.7%,年均增长3.7%。煤炭对外依存度扩大至12.6%,有65.8%的原油产量外调。

  (三)1993-2002年,能源生产不能满足需求,原煤缺口继续扩大,原油富余程度大幅降低。这一时期,全省重视发展重工业,带动能耗快速增长,能耗总量翻了一番。2002年,能耗总量为14618.0万吨标准煤,居全国首位,比1992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7.6%。从主要能源消费看,煤炭15764.0万吨,增长1.2倍,年均增长8.1%;电力1221.0亿千瓦时,增长1.2倍,年均增长8.0%;原油加工量突破两千万吨,达2127.0万吨,增长85.6%,年均增长6.4%;焦炭624.0万吨,增长85.2%,年均增长6.4%。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为9.4%,煤炭对外依存度为17.1%,原油产量外调比重降至20.4%。

  (四)2003-2012年,能耗持续快速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显著上升,外电入鲁规模持续扩大。这一时期,全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能源消费进入最快增长阶段。2012年,全省能耗总量为33790.1万吨标准煤,居全国首位,比2002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8.7%。从主要能源消费看,电力3794.6亿千瓦时,增长2.1倍,年均增长12.0%;原油加工量为6143.6万吨,增长1.9倍,年均增长11.2%;焦炭3206.0万吨,增长4.1倍,年均增长17.8%。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升至49.4%,其中,煤炭对外依存度为52.3%,原油由净调出转为净调入,对外依存度为54.8%。外电入鲁规模由2008年的30.7亿千瓦时扩大到488.7亿千瓦时,天然气调入量达61.4亿立方米。

  (五)2013-2017年,煤炭消费增长势头得到控制,能耗增速显著放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耗增速显著回落。2017年,能耗总量为38683.7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14.5%,年均增长2.7%,比2003-2012年年均增速回落6.0个百分点。从主要能源消费看,煤炭38164.7万吨;电力5732.7亿千瓦时,增长51.1%,年均增长8.6%,回落3.4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突破亿吨,达11398.8万吨,增长85.5%,年均增长13.2%;焦炭3950.8万吨,下降2.5%,年均下降0.5%。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为62.7%,其中煤炭、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5.5%和80.4%。外电入鲁规模达572.2亿千瓦时,天然气调入量达126.8亿立方米。

  三、节能降耗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山东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以节能环保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力度,节能降耗取得重大进展。

  (一)主要经济单耗指标显著下降。2006-201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44.8%,万元GDP电耗累计下降31.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2.2%,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

  (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显著提高。山东是二次能源生产大省,火电、热力、炼油规模长期稳居全国首位,焦炭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对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年能源加工转换综合效率看,1984年为64.8%,2005年起超过70.0%,为73.1%,2017年升至79.4%,呈稳步提高趋势。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火电发电效率由2005年的35.7%升至2017年的40.8%,提高5.1个百分点。目前全省煤炭消费近半用于火力发电,提高发电效率对减少煤炭消费,促进节能降耗和大气污染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能耗结构显著优化。一是近年来工业能耗比重明显降低。作为工业能耗大省,降低工业能耗比重是推进全省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十一五”以来,全省工业能耗比重先升后降,从2005、2012、2017年三个时间节点看,工业能耗比重分别为76.6%、77.2%和75.3%,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能耗比重明显趋降。二是煤炭占能耗比重显著降低。同样从这三年情况看,全省能耗结构中煤炭比重分别为81.1%、75.8%和70.5%,下降趋势明显。三是清洁能源比重明显提高。从这三年情况看,清洁能源占全省能耗的比重为2.4%、4.1%和8.1%,份额稳步扩大。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全省能源供给和利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展望下一个发展阶段,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全省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继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步伐。特别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注重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全面落实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实现煤炭消费压减目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