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工业企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 ||||
| ||||
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 工业企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省工业总体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省工业发展质效比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时期有了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数量增加,资产规模扩大。受商事制度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叠加效应影响,近年来全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1.9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13万个;资产总计119970.2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26245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全省以“四新”推动“四化”,不断加大新动能培育和支持力度,工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效果逐渐显现。2018年末,全省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420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其中,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02%,比2013年高0.66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主营业务收入占比1.30%,比2013年高0.2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3.94%,比2013年高0.57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变革,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全省工业企业聚焦主业,以理念创新出新路、科技创新塑优势、管理创新激活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例如,青岛森麒麟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其年产500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用工仅230人,年节省人力成本3000万元以上,占地面积减少50%,减少60%以上非计划停机,消除25%以上非生产性能耗,库存成本减少70%以上,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人均产值在全球轮胎制造行业位居前列。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