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工业企业用工下降,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 ||||
| ||||
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 工业企业用工下降,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山东和全国一样,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呈现总量下降结构改善趋势。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省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976.6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34.4万人,下降25.5%。我省工业企业用工结构呈现以下积极变化。 一是先进制造业用工比重上升,原材料、高耗能制造业比重下降。随着用工成本上涨和产品转型升级,全省工业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步伐,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行业分布逐渐由传统的原材料制造、高耗能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转移。2018年末,全省工业从业人员976.6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25.5%,其中,原材料制造业、高耗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1.2和0.1个百分点,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则上升1.9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0.9%,客观反映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二是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行业保持增长,煤炭、钢铁、水泥、化工行业降幅明显。近年来,随着工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山东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业人数结构相应调整。2018年末,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末下降,6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末增长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下降52.1%、49.5%、34.1%、33.3%,在主要工业行业中降幅居前。 三是私营工业企业降幅小、占比高,吸纳就业主渠道地位持续加强。山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2018年末,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为547.4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18.1%,降幅低于全部工业7.4个百分点;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比重为56.1%,比2013年末提高5.1个百分点。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