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 ||||
| ||||
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 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山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持续增大,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增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一是产业单位数量剧增,经营性单位占比较高。 我省持续深化文化供给侧改革,文化市场进一步开发培育发展,各类文化单位大量涌现。截至2018年末,山东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5.9万个,占全部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8.8%,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6%。与2013年末相比,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增速迅猛,增长168.3%。 在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9万个,占全部文化法人单位的93.8%;公益性文化事业法人单位1.0万个,占6.2%。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成为推动我省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 二是就业总量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伴随着文化产业单位的增多,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18年末,我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达142.0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1%。与2013年末相比,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增长9.1%。 在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别占40.4%、11.7%和47.9%,文化服务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就业的主渠道。 三是产业规模扩大,营业收入明显提升。 伴随着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持续加快,我省文化产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稳定增长。截至2018年末,我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1.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0.9万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61.0%和12.7%。文化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扩大更为明显,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0.9万亿元和0.2万亿元,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了79.7%和95.1%。 在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9万亿元,增长12.7%;公益性文化事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53.1亿元,增长55.3%。 四是内资企业壮大,私营企业活力凸显。 文化产业不同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较强合力,其中内资企业活力加快释放并占据了主导发展地位。2018年末,全省内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5.8万个,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99.5%;从业人员132.8万人,占93.5%;拥有资产1.5万亿元,占92.5%;全年营业收入0.8万亿元,占88.3%。外资单位813个,占0.5%;从业人员9.2万人,占6.5%;拥有资产0.1万亿元,占7.5%;全年营业收入0.1万亿元,占11.7%。 在内资单位中,私营企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较高。文化私营企业数已达到13.6万个,占全部内资单位数的85.9%;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9.2万人,占67.2%;拥有资产0.4万亿元,占29.6%;实现营业收入0.4万亿元,占54.5%,占比超过一半。文化产业私营企业发展活力强劲,在吸纳就业和创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