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发布与解读
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不断增强

发布日期:2020-02-03 1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山东省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解读:

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不断增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蓄水池”。五年来,全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强化政府责任,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取得显著成效。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吸纳就业人员能力不断增强,就业总量翻倍,就业结构优化,综合素质提升,劳动效率提高,就业人员获得感增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一是就业总量持续扩大。

服务业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五年来,山东强化政策推动,加快动力转换,加强人才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服务业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末,全省共有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17.6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76.7万个,增长187.6%,年均增长23.5%。占全省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比重为86.8 %,比2013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9个百分点。

就业总量持续扩大。企业在,岗位在,就业就在。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是稳就业的关键所在。五年来,山东为支持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2018年末,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吸纳就业人员896.6万人,比2013年增加140.9万人,增长18.6%,年均增长3.5%。占全省服务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比重为69.7%,比2013年提高6.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

户均规模降低。伴随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注册企业门槛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人人在成就梦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户均就业规模。2018年末,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户均就业人员7.6人,比2013年末减少10.9人。

新增就业贡献率高达160.1%。2018年末,全省服务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为1286.0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88.0万人。其中,受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等政策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等非企业法人单位减少52.9万人。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对全省服务业法人单位新增就业人员的贡献率高达160.1%。

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民营企业就业比重超过94%。五年来,山东出台“民营经济35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实力,激发民营经济吸纳就业活力。2018年末,全省民营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为833.2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75.2万人,增长26.6%,年均增长4.8%。占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比重达到94.9%,比2013年提高5.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新增就业人员贡献率为124.3%。

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着力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以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释放服务业就业潜力,优化服务业就业结构。2018年末,全省现代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为381.9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38.8万人,增长57.1%,年均增长9.4%。占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2.6%,比2013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对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新增就业人员贡献率为98.5%。

新兴服务业就业增势强劲。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建设,以互联网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7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7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7.4万人,增长6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65.8万人,增长25.8%。三个行业占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比2013年末分别上升1.8、3.8和0.4个百分点,合计占比四分之一强。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人员快速增加。五年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密切相关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在增强人们幸福感的同时拉动了消费增长、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2018年末,全省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48.3%;教育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19.0万人,增长160.4%;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13.4万人,增长109.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17.9万人,增长75.1%。

济南、青岛和烟台“三核”就业引领作用凸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多个战略叠加实施,加快了济南、青岛和烟台“三核”服务业集聚发展,带动就业快速增长。2018年末,济南、青岛和烟台“三核”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413.1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28.8万人,增长45.3%,年均增长7.8%。占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6.1%,比2013年末提高8.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新增就业人员贡献率为91.4%。

三是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文化素质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双一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力度,大幅提升就业人员文化素质。2018年末,在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为304.3万人,所占比重为33.9%。每万名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为145人,大学本科1365人,大学专科1885人。

综合技能提升。五年来,山东通过建设技工院校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培育“齐鲁工匠”,完善创新培训模式和政策,畅通高技能人才上升通道,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8年末,在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技能人员为51.6万人,所占比重为5.8%。每万名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19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38人,高级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101人,中级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48人,初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270人。

四是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经营规模扩大,人均营业收入提高。2018年,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1473.0亿元,比2013年增长28.5%,年均增长5.1%。人均营业收入90.9万元,比2013年增长1.1 %,年均增长1.6%。

资产规模丰厚,人均资产大幅提升。2018年,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179224.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4.3%,年均增长15.4%。人均资产为200.0万元,比2013年增长72.2 %,年均增长11.5%。

发展成果共享,就业人员获得感增强。五年来,山东通过健全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定期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方式,不断增强就业人员获得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2018年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为5175.5亿元,就业人员年均应付职工薪酬达到5.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年均应付职工薪酬为8.5万元,比2013年增长44.4%,年均增长7.6%,高于人均营业收入6.0个百分点。

 

注:

[1]服务业法人单位,是指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未包括中铁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密法人单位以及金融行业法人单位。

[2]企业法人单位是按法人单位执行会计标准类型划分的。非企业法人单位指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等。

[3]民营服务业企业。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一是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包括如下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的私有经济成分:股份合作、其他联营、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4]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9个行业门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