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博兴:夯实基层工作,精准精细普查 | ||||
| ||||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020年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距离六人普已有十年时间。十年间,我国跨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摸清人口数量和结构,将更有利于国家大政方针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基层统计机构,我们该如何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 一、加强宣传力度,降低入户难度。 现在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更加注重自己的隐私保护,加上对人口普查了解少,如果普查宣传工作做不到位,普查对象配合程度就会降低。在普查过程中,虽然普查员已佩戴普查证,并说明来意,但有的还是提供虚假信息,或是将普查员拒之门外。 广泛深入地做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建立以宣传部、网络媒体、人普办为中心的宣传协调小组,结合网络速度快,宣传范围广等特点,采用随时随地网络宣传、黄金时段电视广告并在人员密集区和主要街区比较醒目位置采用投放墙体广告、户外大型广告和LED电子屏广告、城区出租车、公交车LED屏上设置宣传口号和播放宣传片广告宣传普查,使宣传形式做到灵活多样,达到立体式、多角度、全覆盖的宣传,做到人口普查人人皆知。同时抽调长年累月与基层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街道老干部、村两委干部、退休教师为普查协调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样更深入人民群众,更能动员群众积极配合,宣传更深入。 二、强化培训力度,打造过硬队伍。 从以往各项普查工作中得出,业务培训是否到位是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结果成败的关键。加强培训的次数和力度,确保培训的效果。建议增强国家局、省局对市、县两级,省局、市局对县、镇两级的跨级培训,对市、县、镇主要普查业务人员至少培训三次,同时安排适当的普查试点。疫情当前,当前各类会议主要以视频会议为主,但是就业务培训而言,视频培训效果较差,建议上级在培训时,认真考虑现场会议培训的可行性。 人口普查是一项业务性强、操作性难的社会调查,广大调查员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指标含义,数据的来源,要以人口普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案例,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讲,广大普查员才能接受和掌握。 三、入户登记普查草表和PDA录入相结合效果最佳 根据以前的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经验,普查工作以先入户登记普查草表,然后用PDA或电脑录入效果最佳。登记草表直观易学(与用PDA入户登记相比),比较适合目前农村普查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普查表登记完后首先由普查员审核一遍,乡镇工作人员用PDA录入普查表时再对表格审核一遍,这样保证了对普查表最少审核两遍,保证普查质量。若用PDA直接入户登记,至少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普查员相对年轻且素质高,目前农村很难做到。二是培训要到位,普查员业务熟练。三是普查对象对普查表理解较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查质量。用PDA直接入户登记不如纸质表直观,现场不宜发现问题,后期修改错误工作量加大。 四、加强部门合作,普查事半功倍。 加强与公安局、卫健局、民政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认真收集户籍底册、外来人员登记资料,流动人口登记册、孩子出生登记资料,死亡登记资料,房屋产权登记等资料,统一编制成册,确保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整合部门资料,合理利用部门数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明确财政供养人员的交通费和误餐费 普查工作主要由县、镇两级具体组织和实施,任务重,难度大。县、镇两级都没有专职普查员,普查人员多数是从有关单位或科室临时强行抽调的,工作没有积极性,对这些人员不好管理。他们几乎全是财政供养人员,要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仅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应适当在经济上予以倾斜,最起码要保证他们的出发费、交通费和误餐费等合情合理费用,否则很难使他们能安心从事普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按时完成。建议上级普查领导小组就此事做好顶层设计,以红头文件形式加以明确,基层普查机构有据可依,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世界各国都把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人口和住户的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将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