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中国统计开放日2021 > 图说“十三五” > 全省发展综述
“十三五”时期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09-19 06:45: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 字体:[ ]

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十三五”时期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非洲猪瘟等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一、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十三五”时期,山东农业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农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粮食连年丰收,生猪生产稳定恢复,有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为应对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强的基础支撑。

(一)农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三农”政策支持有力,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率先迈上万亿新台阶。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比2015年增加90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五年年均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5168.4亿元,年均增长4.0%;林业产值214.2亿元,年均增长8.8%;牧业产值2571.9亿元,年均增长0.7%;渔业产值1432.1亿元,年均增长0.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04.1亿元,年均增长11.2%。

(二)粮食生产站稳千亿斤台阶。牢牢扛起产粮大省重任,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和管护,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时期粮食生产连年稳产丰收。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46.8万吨,连续7年站稳千亿斤台阶;比2015年增加299.4万吨,五年年均增长1.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1%,为全国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粮食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亩产达到438.5公斤,比2015年增加30.3公斤。

(三)蔬菜产能稳步提升。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抓好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加快打造山东蔬菜系列品牌,努力提高蔬菜单产水平,蔬菜产能稳步提升。2020年蔬菜总产量8434.7万吨,比2015年增加424.8万吨。蔬菜产量自2015年开始,连续6年超过800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四)生猪生产稳定恢复。认真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生猪产能稳定恢复,产业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末生猪存栏2933.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10.9万头,全年生猪出栏3344.8万头。生猪基础产能恢复较好,年末存栏接近常年水平。

(五)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种植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豆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比2015年增长39.4%,年均增长6.9%,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玉米种植面积减少,比2015年下降1.8%。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占比较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山东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累计培育家庭农场8.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6万个。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各类经营主体超过50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

(二)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提高山东品牌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至2020年底,“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4845家,产品10275个。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超过145亿元,连续12年居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三)农业对外开放继续领跑。把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作为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拓展品牌国际营销渠道,不断提升山东出口农产品国际知名度。2020年农产品出口1257.4亿元,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连续2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

(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十三五”时期,全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18%,比2015年提高3.38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95%,高于全国近18个百分点。开发建设山东省农业智慧云平台,编制发布10项大数据行业技术标准,济南、青岛、潍坊3市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

三、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十三五”时期,山东以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突破,紧密结合实际,通过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截至2020年底,新改建农村公路7万公里,路网规模由22.8万公里增加到25.8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00亿元,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客车,农村公交化改造率达91.1%。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据部门统计,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农户厕所改造1090.2万户,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行政村占95%。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分别比2015年下降17.8%和24.3%。

(三)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时期,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不断筑牢农村经济基础。聚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重心下沉,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7家,领先河南、江苏,居全国第一。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360.3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2万人次,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四)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省持续巩固提升脱贫实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强化精准帮扶措施,加快建设扶贫工作重点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力度,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优势,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十三五”时期,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五)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和减税降费、信贷支持、融资担保、技能培训补贴等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增收积极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3元,比2015年增加5823元,增长45.0%,快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6.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2.44缩小到2020年的2.3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