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中国统计开放日2021 > 图说“十三五” > 全省发展综述
“十三五”时期山东消费市场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09-19 06:52:5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 字体:[ ]

基础作用有效发挥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十三五”时期山东消费市场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省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扩消费促发展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深化,需求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全省消费步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良性发展通道。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迅速融入经济新发展格局,消费市场经历重挫后持续回暖,年底恢复至常态水平,“十三五”实现完美收官。

一、规模壮大,基础作用有效发挥

“十三五”时期,出台系列扩内需、促消费宏观调控措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规模看,202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48.0亿元,比2015年增长35.7%,年均增长6.3%,规模居全国第三;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从户均规模看,2020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户均销售额19665.2万元,比2015年增长65.0%,年均增长10.5%。

二、协调均衡,城乡市场同步发展

“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政策加速落实,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消费潜能加快释放。2020年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576.2亿元,年均增长7.2%;城镇市场零售额23671.8亿元,年均增长6.1%。乡村市场年均增速高于城镇市场1.1个百分点,延续“十二五”时期发展步伐快于城镇态势,呈现出城乡市场协调增长、共同繁荣的局面。乡村消费市场亮点纷呈。汽车消费表现靓丽,2020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40.0辆,较2015年增加16.4辆,比城镇居民家庭多增加4.6辆。农村电商发展提速,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电商提供技术支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为农村电商提供政策支持,全省相继出现诸如菏泽、德州、临沂等在全国排名居前的淘宝村、淘宝镇,在有效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加速了农民致富进程。

三、结构优化,消费层次明显提升

“十三五”时期,出台《关于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的意见》等系列促消费政策,全面提升社区商业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内外贸市场融合,加快品牌建设,全省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明显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省居民食品烟酒支出占比继续降低,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下降到26.8%,农村居民下降到29.4%,比2015年均下降1.0个百分点,更加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年均增长5.8%、3.9%和8.8%,高于同期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年均增速。健康消费成为市场新热点。2020年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335.0亿元,比2015年年均增长9.0%;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14元,比2015年年均增长10.2%。信息消费成为生活新潮流。2020年,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计算机63.7台,比2015年增长7.6%;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34.4部,其中接入互联网196.3部,分别比2015年增长9.2%和1.4倍。

四、品质引领,消费升级有效拓展

出台《关于促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流通供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释放,消费升级持续拓展。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增强。从拥有量看,2020年全省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为52.3辆,比2015年增加14.5辆,年均增长6.7%。从消费额度看,2020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542.7亿元,比2015年年均增长3.4%。从消费层级看,汽车换代升级需求强烈,高端品牌汽车销量逆势上扬。2020年上半年,售价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轿车份额首次超过10万元以下低端轿车,消费结构上移趋势明显,全年高端汽车品牌经销商实现高速增长。高端节能智能化商品增势强劲。2020年,限额以上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商品实现零售额225.3亿元,比2018年年均增长40.5%;新能源车实现零售额60.8亿元,比2018年年均增长56.0%;智能家电实现零售额107.3亿元,比2018年年均增长62.8%;智能手机实现零售额107.7亿元,占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比重79.2%,占比较2019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五、融合提速,网上消费高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多领域发力,有效拓展居民消费场景,加速居民消费习惯重塑。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刺激,线上消费进一步提速,实现网上零售额4613.3亿元,年均增长25.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043.4亿元,年均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13.8%,比2015年提高9.8个百分点。2020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1728家开展线上业务,比201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3%;住宿餐饮企业外卖送餐服务收入1.0亿元,较2019年增长78.8%。

六、功能积聚,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节约土地、整合业态、满足各类空间需求为特色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新一代商业消费主导载体。截至2020年,全省纳入统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119家,商户21143户,车位132997个,营业面积611.1万平方米,分别比2016年增长1.1倍、1.3倍、1.3倍和62.7%,年均分别增长19.7%、23.0%、22.9%和12.9%。综合体经济效益良好,2020年实现销售额(营业额)453.1亿元,比2016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2.2%;客流量79124万人次,增长1.0倍,年均增长19.0%。多业态中,零售业态占据主导,2020年零售业商户占比为64.2%。

七、品牌打造,精品旅游提质增效

“十三五”时期,我省先后出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努力深化文旅融合。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前启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行动,省市县三级落实1.5亿元资金发放惠民消费券,创新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游品荟”等活动,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回暖。至2020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1227家,其中5A级景区13家。202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19.7亿元。旅游新业态积极打造,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67家,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25家。威海荣成市、临沂沂南县、烟台蓬莱区、德州齐河县、济南章丘区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方面,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涌现出尼山圣境、东方影都、齐河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以文塑游、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