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中国统计开放日2021 > 图说“十三五” > 全省发展综述
“十三五”时期山东对外经贸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09-19 06:54: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 字体:[ ]

扬帆远航破浪前行  开放型经济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十三五”时期山东对外经贸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山东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作为稳外贸,优化服务稳外资,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稳步发展,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持续迈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为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对外开放全方位深化,进出口量增质升

“十三五”时期,山东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14948.0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22009.4亿元,增长47.2%,年均增长8.0%,其中出口、进口年均分别增长7.9%和8.3%,总体呈较快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外贸结构总体优化。从贸易方式看,202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5080.7亿元,占全省总值的68.5%,比2015年提高6.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0.2%。从贸易主体看,2020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总值69.4%,比2015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5%。从商品结构看,高新技术产品中航空航天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9.6%和12.2%,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7.8%。资源类产品中原油、金属矿及矿砂、纸浆进口年均分别增长50.7%、13.8%和8.8%。

(二)区位发展更具活力。沿海地区持续引领外贸发展,中西南地区外贸活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青烟威3市进出口合计占比每年保持在50.0%以上,始终站在我省外贸发展的前沿。鲁中西南部地区外贸潜力不断释放,2020年,枣庄、临沂、泰安、济南、济宁、德州进出口分别增长80.2%、39.9%、24.8%、22.9%、18.3%、11.9%,6市合计占比18.0%,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

(三)国际市场多元质优。“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大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东盟取代美国成为山东第一大贸易市场,中国达成15成员国的RCEP,为我省进出口发展带来新机遇。2020年,东盟作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3006.8亿元,同比增长24.4%;韩国、日本位列第4、第5位,进出口分别为2078.8亿元、1567.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6%、3.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6608.2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省进出口30.0%,比2015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四)外贸新业态快速兴起。为加快推动外贸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积极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从2016年青岛市被批准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到2020年9月获批跨境电商B2B出口新模式,再到即墨国际商贸城、山东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获批市场采购新增试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五年连续增长,2020年我省跨境电商进出口138.3亿元,同比增长366.2%;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43.4亿元,同比增长84.5%。

二、利用外资高质量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凸显

山东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稳外资措施靶向发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利用外资发展态势良好。“十三五”期间,新设企业累计10689个,年平均增长15.2%;利用外资累计增长79.3%,年平均增长12.4%。2020年,我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60家,同比增长21.6%;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7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一)三次产业引资结构不断改善。严格限制“两高一低”外资项目进入,外商投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利用外资分别为1.0亿美元、51.1亿美元、124.4亿美元,三次产业利用外资构成比重由2015年的2.5:60.3:37.2调整到0.6:28.9:70.5,第三产业占比提高33.3个百分点。2020年,我省新设服务业外资企业2313家,同比增长24.2%,实际使用外资12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1%。

(二)区域利用外资优化调整。济青烟三核引领作用明显,西南部地区逐步提升,吸收外资趋向优化均衡。过去五年,济青烟每年合计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在50.0%以上,2020年西南部城市的枣庄、泰安、聊城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分别为1.7%、3.9%、1.2%,比2015年分别提高1.1、0.9和0.9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有15市实际使用外资均实现同比增长。青岛、烟台、济南、威海、潍坊5市实际使用外资均在10亿美元以上;东营、济宁等10市实现两位数以上同比增长。

(三)外资来源地投资稳步增长。山东投资的国别地区100多个,亚洲仍是主要外资来源地。2020年我省主要外资来源地投资稳步发展。其中,韩国、日本对我省投资增长显著,同比增长分别为136.4%、115.7%,合计占全省比重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香港地区、新加坡、美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对我省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22.8%、35.8%、4.1%、15.9%和41.5%。

(四)引资项目质量明显提升。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增多,对世界500强吸引力增强,“十三五”期间,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新投资企业173家,其中美国思科、IBM、雅培、江森自控、谷歌、日本软银等16家世界500强首次落户山东。从“十三五”末看,已有219家世界500强在我省投资兴业,山东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三、国际合作多元化拓展,经贸合作健康有序

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山东“走出去”与“引进来”良性互动,带动国内资本和优势剩余产能走出去,不断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十三五”时期,全省实际境外投资年平均增长7.6%,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9.2万人。2020年全省实际境外投资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6.2%。

(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作为统筹陆海、经略周边、联通世界的重要战略部署,“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山东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支撑,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十三五”期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较“十二五”增长2.4倍,占全国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2020年对沿线国家地区实际投资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占全省实际对外投资的23.7%。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十三五”期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年新签合同额均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山东高速、青建集团、烟建集团等多家公司36次入选ENR250强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外派劳务稳步增长。全省派出各类劳务人员年均5.85万人,其中,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下,山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15万人,境外投资大幅增长。

(三)带动产业升级效果明显。把省内产能压力转化为国际合作优势,成为“十三五”时期山东境外投资的鲜明特点,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发展。从2018年开始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3年时间,国际产能对外投资累计86.5亿美元,占三年全省实际对外投资的25.6%。2020年,国际产能合作对外实际投资23.2亿美元,占全省实际投资49.1%;跨国并购对外实际投资20.5亿美元,占全省实际投资24.5%。

四、对外经贸发展形势及建议

从国际看,“十四五”时期,全球经贸格局将延续调整态势,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仍存在下行风险。“逆全球化”浪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国际政局动荡多变,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严峻挑战。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势必对全球经济运行影响逐渐加深。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措施,进出口受影响较大,贸易的不稳定对产业链也必然产生冲击。另外,疫情对跨国投资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外贸转型升级存在困难,企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外贸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有韧性有潜力,稳中向好的势头不会改变。我省外经贸发展具备有利因素和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有力地提振了进出口企业信心,降低了企业成本,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新动能正在不断积聚,外贸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一)精准施策,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突出抓好对国内外疫情形势研判,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在稳外贸方面,进一步出台优惠鼓励政策,更加精准帮扶企业,支持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在稳外资方面,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继续扩大外资准入领域,加强外资合法权益保护,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在对外合作方面,掌握合作地区疫情,积极摸排合作工程影响,帮助企业制定应对方案,严格外派劳务人员管理,以更加有力的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对外开放合作。

(二)加大帮扶,助力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民营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我省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在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变化,特别是在近两年出现的以美国为主的贸易摩擦,由于在规模成本、融资信贷、市场拓展及政策帮扶等方面存在难点和困境,不少企业涉案受损,影响了企业发展。要在针对贸易摩擦受损程度、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倾斜;在风险评估和引导新业态新模式转型上,提供更多服务。

(三)优化产业,着力提升引进外资质量。聚焦“十强产业”,鼓励外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引资质量高水平。加大先进制造业引资,以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创新环节作为引资重心,大力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的产业龙头型企业,促进山东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鼓励康养医疗、教育培训、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投资。

面向“十四五”,在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指引下,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相信未来五年,山东对外经贸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