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中国统计开放日2021 > 图说“十三五” > 全省发展综述
“十三五”时期山东社会民生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09-19 06:58: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 字体:[ ]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十三五”时期山东社会民生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十三五”以来累计返还67.4亿元,惠及企业职工2239.4万人(次)。以创业带就业,“十三五”期间,全省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7.2亿元,创业岗位开发补贴7698.4万元,扶持23万人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4.2亿元,扶持创业42.2万人,带动就业156.8万人。2016年到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10万人以上。2020年面对突发新冠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密集出台助企纾困、“扩强稳”等一揽子措施,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880.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22.7万人。

(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9.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6元,比2015年增长3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3元,增长45.0%。人均消费支出2094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291元,增长37.5%,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2660元,增长44.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增长74.2%和56.7%。每百户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分别增加11.3和15.8辆;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1.7和2.6个百分点。

(三)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贯彻精准扶贫要求,根据省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布和具体情况,分类施策,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61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到11万元,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6%。提前两年完成1.1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97.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和3.5万即时帮扶人员全部落实医保扶贫政策。省标以下25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我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尤其是疫情期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省为抗击疫情,完善基层“三保”机制,省财政下达市县各类转移支付2914.0亿元,661.5亿元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果。

(二)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现。教育全领域改革先后实施,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完成配套幼儿园整治2120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537所,新增学位59.7万个。加大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力度,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优化高校设置与布局结构调整,新设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筹建康复大学。强化“双一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最新一轮ESI综合排名省属高校上榜达18所,位居全国第一位。2020年,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任教师分别为44.3万人、29.3万人和14.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4.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1.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9%和61.1%。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至9.75年。

(三)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巩固提高。“十三五”时期,围绕健康山东建设、深化医改、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人口老龄、中医药等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建388个医共体,2020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5万所。其中,医院264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1万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率分别为91.7%和94.2%。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4元。累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1万个,签约居民3877.4万人。112个国家集采药品平均降价60%以上,39个省级集采药品平均降价67.3%,5类省级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66.0%。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及开通应用定点医药机构分别为3878.1万人和4.7万家。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医院3970家。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3.04/10万、4.77‰和6.03‰降至2020年的8.63/10万、3.71‰和4.57‰,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四)文化事业成效显著。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激励全省人民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成功举办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省优秀剧节目展演”、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国际孔子文化节、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篆书篆刻刻字展等文化活动。2020年末,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5%和99.6%,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场馆87个,艺术表演团体103个,演出21605场次;各类博物馆576家,公共图书馆154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58个,文化站1821个。出版各类图书16182种,报纸83种,期刊杂志265种。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为17个和171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73项和751项;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226处和1711处。

(五)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末,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1.1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超过95%,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全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4.7万个,其中省、市、县、乡各级体育社会组织9566个,村级体育总会3867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达到23万人。每年平均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超过5500次,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年度参赛规模接近500万人次,成功举办3届全民健身冬季运动会。积极推进市、县级体校办学改革,县级体校由95所增长到147所;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5所,居全国首位。大中小学生联赛更加规范,每年参赛人数分别达到7000人、8万人和20万人。“十三五”期间,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上共获得40个世界冠军;在年度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得全运、奥运项目金牌263枚,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

三、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一)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十三五”时期累计建成综合管廊620公里、海绵城市1659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修复城市污水管网3320.8公里。累计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32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128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0%。省内高铁成环运行、县县通高速,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10公里、7473公里,公路总通车里程28.68万公里。

(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6µg/m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7,重污染天数平均8.8天,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9.1%。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3.5%,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1.5%。设区市建成区16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通过“长制久清”评估验收。2020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4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

(三)居住条件显著改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基本完成,60万滩区群众喜迁新居。棚户区改造完成255万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4.9万户次。老旧小区累计改造2.1亿平方米,惠及居民253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改造危房22.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510万户,累计新改农村户厕1090万户。2020年末,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为37.3平方米和43.4平方米。

(四)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046.3万人、2323.3万人、1466.1万人和1822.1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90.4万人和7374.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981.8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42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人均不低于520元提高至550元。

(五)兜底保障更为周密。“十三五”期间,持续加大对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特殊群体等服务保障力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73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3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560元。养老机构2373处,养老机构床位39.2万张,护理型床位17万张。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69处、农村幸福院10026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由按供养方式确定供养标准转为按个人自理状况确定供养标准,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1009元和777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4%。全省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基本生活费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74元、1415元、1415元、1054元、1415元,分别比2015年提高574元、695元、695元、754元、695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48元,较2016年提高68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23元,较2016年提高43元。

(六)生活品质改善提升。2020年末,我省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10275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528家。累计批准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51个。评选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288家、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67家。20家企业的20个产品获得“泰山品质”认证。新业态旅游提升生活品质,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67家,省级康养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5家,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11家,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3家,全省A级旅游景区1227家,旅游度假区46家。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线上市场快速拓展,实现网上零售额4613.3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