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就之十一能源篇 | ||||
| ||||
做大做强能源产业 坚实护航全面小康 ——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就之十一能源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山东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能源保障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1978年以来,山东能源生产、供给能力取得巨大进步。截至2020年,发电能力提高53.3倍,发电量增长36.3倍,原煤产量增长1.7倍,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天然气年供应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外电入鲁突破1100亿千瓦时,发电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 (一)1979-1992年,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发电能力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初期,山东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由轻工业为主逐渐向轻、重工业均衡发展,能源需求明显增加,能源产业稳定增长,发电能力迅速提升。1992年,全省一次能源产量为9509.0万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61.1%,年均增长3.5%。其中,原煤产量为6350.0万吨,累计增长54.9%,年均增长3.2%;原油产量为3346.0万吨,累计增长71.8%,年均增长3.9%。原煤、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和第二位。自1987年起,原油产量连续八年超过三千万吨,是全省原油生产史上的最盛时期。 从二次能源生产情况看,火电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达1011.0万千瓦,火电发电量为566.0亿千瓦时,累计分别增长2.5、2.6倍,火电发电量年均增长9.7%;汽油、柴油产量分别达到181.0、252.0万吨;焦炭产量309.0万吨,累计增长24.2%,年均增长1.6%。火电发电量居全国第一位,汽油、柴油合计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焦炭产量居全国第八位。 (二)1993-2002年,能源产业继续稳定发展,原煤、电力产量均增一倍以上 这一时期,山东加快改革开放,重工业蓬勃发展,带动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原煤产量、发电能力、发电量均翻了一番。2002年,全省一次能源产量为13242.0万吨标准煤,比1992年增长39.3%,年均增长3.4%。其中,原煤产量突破亿吨,达13066.0万吨,累计增长1.1倍,年均增长7.5%;原油生产逐步回落、趋于稳定,产量为2672.0万吨,累计减少20.1%,年均下降2.2%;原煤、原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从二次能源生产情况看,火电装机容量为2528.1万千瓦,累计增长1.5倍,火电发电量为1221.0亿千瓦时,累计增长1.2倍,火电发电量年均增长8.0%;汽油产量为291.7万吨,柴油产量为609.1万吨,累计分别增长61.2%和1.4倍,年均分别增长4.9%和9.2%;焦炭产量370.0万吨,累计增长19.7%,年均增长1.8%。全省火电发电量居全国第三位,汽油、柴油合计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焦炭产量居全国第十位。 (三)2003-2012年,能源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主要传统能源产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取得新突破 山东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快速发展,原煤、火电、成品油、焦炭等传统能源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注重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迅速壮大,能源生产结构明显优化。2012年,全省一次能源产量为16973.8万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28.2%,年均增长2.5%。其中,原煤产量为17667.6万吨,为煤炭生产史上最高产量,累计增长35.2%,年均增长3.1%;原油产量为2774.7万吨,累计增长3.8%,年均增长0.4%;原煤、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和第四位。 从二次能源生产情况看,2012年,火电装机容量达6818.1万千瓦,火电发电量为3970.5亿千瓦时,累计分别增长1.7倍、2.3倍,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2.5%;汽油、柴油产量分别为1475.1万吨和2688.4万吨,累计分别增长4.1倍和3.4倍,年均分别增长17.6%和16.0%;焦炭产量为4052.0万吨,累计增长10.0倍,年均增长27.0%。全部发电量为3305.8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三位,火力发电量居全国第二位,汽油、柴油合计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焦炭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这一时期,山东注重利用省外优质能源。2012年,从省外调入天然气60.5亿立方米,调入电力488.7亿千瓦时。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电、光电、水电等一次发电装机容量由7.2万千瓦发展到496.4万千瓦,一次电力发电量由0.3亿千瓦时发展到64.4亿千瓦时。 (四)2013-2020年,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天然气、电力调入规模进一步扩大,核电投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能源生产结构显著改善 这一时期,山东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原煤大量落后、过剩产能被关停,传统能源生产步伐明显放慢。2020年,一次能源产量为12205.7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28.1%,年均下降4.0%。其中,原煤产量为10944.6万吨,累计下降38.1%,年均下降5.8%;原油产量为2219.2万吨,累计下降20.0%,年均下降2.8%;原煤、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六和第五位。 从二次能源生产情况看,火电装机为11470.5万千瓦,火力发电量为5141.6亿千瓦时,累计分别增长68.2%、29.5%,年均分别增长6.7%、3.3%。汽油、柴油产量为2042.5万吨、2897.3万吨,累计分别增长38.5%和7.8%,年均分别增长4.2%和0.9%。受“以钢定焦”政策影响,焦炭产量为3162.6万吨,累计下降22.0%,年均下降3.1%。全省全部发电量、火力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汽油、柴油合计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焦炭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这一时期,从省外调入优质能源渠道广、规模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入发展快车道。2020年,从省外调入天然气212.6亿立方米,调入电力1165.7亿千瓦时,累计分别增长2.5倍和1.4倍,年均分别增长17.0%和11.5%。核电投产运营,风电、光电、水电、核电等一次电力装机容量为4425.8万千瓦,累计增长7.9倍,一次电力发电量为664.9亿千瓦时,累计增长9.3倍,年均分别增长31.5%和33.9%。 二、能源消费合理增长,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能源消费合理增长,能耗结构不断优化,较好满足了建设小康社会各个阶段的需要。至2020年,全省能耗总量增长10.2倍,年均增长5.9%,其中煤炭消费增长8.5倍,年均增长5.5%,电力消费增长43.7倍,年均增长9.5%,原油加工量累计增长20.7倍,年均增长7.6%。能耗总量中煤炭占比不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 (一)1979-1992年,能源消费稳步增长,电力需求激增 这一时期,山东工业发展较快,带动能耗较快增长。1992年,全省能耗总量为7166.0万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二位,比1978年增长91.4%,年均增长4.7%。其中,煤炭消费7267.0万吨,累计增长77.2%,年均增长4.2%;电力消费566.0亿千瓦时,累计增长2.6倍,年均增长9.7%;原油加工量1146万吨,累计增长70.8%,年均增长3.9%;焦炭337万吨,增长35.5%,年均增长2.2%。 (二)1993-2002年,能耗总量翻一番,居全国首位,煤、电消费较快增长 这一时期,山东重视发展重工业,全省能耗快速增长。2002年,能耗总量为18226.7万吨标准煤,居全国首位,比1992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9.8%。从能源品种消费情况看,煤炭消费15764.0万吨,累计增长1.2倍,年均增长8.1%;电力消费1221.0亿千瓦时,增长1.2倍,年均增长8.0%;原油加工量突破两千万吨,达2127.0万吨,增长85.6%,年均增长6.4%;焦炭消费624.0万吨,累计增长85.2%,年均增长6.4%。 (三)2003-2012年,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加速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煤、电消费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一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能源消费稳步增长。2012年,全省能耗总量为35182.1万吨标准煤,居全国首位,比2002年增长93.0%,年均增长6.8%。其中,煤炭消费40738.7万吨,累计增长1.6倍,年均增长10.0%;电力消费4392.4亿千瓦时,累计增长2.6倍,年均增长13.7%;原油加工量为6143.6万吨,累计增长1.9倍,年均增长11.2%;焦炭消费3206.0万吨,增长4.1倍,年均增长17.8%。 (四)2013-2020年,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压减煤炭消费,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压减煤炭消费,扩大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供给,能耗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能耗结构明显优化。2020年,全省能耗总量为41826.8万吨标准煤,居全国首位,比2012年增长18.9%,年均增长2.2%。其中,煤炭消费38790.3万吨,累计下降4.8%,年均下降0.6%;电力消费6965.1亿千瓦时,累计增长58.6%,年均增长5.9%;天然气消费221.6亿立方米,累计增长2.3倍,年均增长16.0%;原油加工量突破亿吨,达14545.6万吨,累计增长1.4倍,年均增长11.4%。 三、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人均生活能耗水平明显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的进步,山东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能耗结构显著优化,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一)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 2006年至202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50.3%,万元GDP电耗累计下降38.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1.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 (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明显提高 山东是二次能源生产大省,火电、热力、炼油规模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对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全省火电发电效率由2005年的35.7%提升至2020年的44.8%,提高9.1个百分点;供热效率提高12.7个百分点;炼油效率提高9.6个百分点。 (三)能耗结构显著优化 一方面,压煤效果显著。2020年,全省能耗总量中煤炭占比为66.8%,比2005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增多,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7.6%,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四)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逐步提升。2020年,山东人均能耗达到443.9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提高2.2倍,已经超过全国2019年438.0千克标准煤的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生活用电量为726.2千瓦时,人均生活用天然气41.9立方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