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就之一综合篇 | ||||
| ||||
齐心协力圆梦全面小康万象新 接续奋斗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就之一综合篇
百年风雨百年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华夏儿女披荆斩棘、前赴后继,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来,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苦干实干、接续奋斗,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在齐鲁大地绘就了一幅全面小康的瑰丽画卷,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历程 (一)初步提出小康目标阶段(1978-199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把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作为第二步奋斗目标。这一时期,山东抓改革、促发展,经济快速增长。1990年,全省GDP为1511.2亿元,比1978年增加1285.7亿元,年均增长10.0%;人均GDP增至1815元,年均增长8.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至1466元和680元,分别是1978年的3.7倍和5.9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一度缩小至1983年的1.5。 (二)基本实现总体小康阶段(1991-2000年) 1992年,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基础上,党的十四大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到2010年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逐步确立,山东加快推进改革步伐,现代企业制度、分税制、金融体制、住房、医疗卫生等取得重大突破,全省经济高速发展,实现了总体小康。1991-2000年,GDP年均增长13.5%,较上一阶段提升3.5个百分点。2000年GDP增至8278.1亿元,人均GDP增至9260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至6417元和2663元,年均分别增长15.9%和14.6%。 (三)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1-2012年)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山东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一时期,全省GDP连续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到2012年达到42957.3亿元,年均增长10.9%;人均GDP增至44348元,年均增长10.2%。人民生活富裕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分别达到24496元和9506元,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1.2%。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部署。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时期,山东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社会和谐安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2013-2020年,GDP年均增长6.5%,人均GDP年均增长6.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8.1%,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二、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八大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九大改革攻坚”,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胜利收官,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社会繁荣和富足前所未有,高水平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开启。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多个重要关口。1988年GDP迈上千亿元台阶,2002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07年超过两万亿元,之后,经济总量攀升速度明显加快,2017年超过6万亿元,2020年达到7.3万亿元,是1978年的324.4倍,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6.1%提高到2020年的7.3%。人均GDP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1978年全省人均GDP为188美元,处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起步阶段;1999年达到1025美元,提前实现到20世纪末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目标,跃升至世界中下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1年增至6283美元,达到发达国家中等以上水平;2020年达到10461美元,是1979年的46.5倍,向着高收入国家水平迈进。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15年全省产业结构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2018年起,第三次产业占比跃升至5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2020年三次产业之比为7.3:39.1:53.6,相比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40.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80年的21.0%提升至55.1%。 (二)动能转换强势推进,发展动力全面增强 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狠抓“三个坚决”,全省经济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企业1500多家,压减粗钢产能2110万吨、生铁产能970万吨,退出地炼产能1176万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余个,完成技改投资超过4万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世界硅谷、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实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2020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2%,比2017年提高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5.1%,比201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是2015年的3.5倍。 (三)创新驱动全面实施,“双创”生态持续升级 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全面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规划,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家,启动首批5家省实验室。2020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5万件,比2015年末增长1.6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4件,比2015年末增长153%。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6位。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压减59%,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缩到1天,个体工商户办税时间压缩80%。创业活力竞相迸发。2020年,市场主体达到1185.8万户,比2012年增长222.3%。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18203家,增长91.3%。众创空间419家,其中国家级242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凸显。“十三五”时期,全省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2.2万亿元,年均增长8.1%,占全国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1%提高到6.8%;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76.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9%提升到12.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是“十二五”时期的2.5倍。 (四)基础设施提速升级,硬件设施日臻完善 立体交通网渐趋完善。2020年,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110公里,居全国第3位,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相继通车,省内高铁成环运行,济南、青岛进入地铁时代;公路通车里程2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3公里,跃居全国第5位,重回全国第一方阵;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50万标箱,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先进通信网络加速布局。2020年,(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3445.6万户,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93%,100M以上高速率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92.4%。全省电话总数达12032.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10907.1万户。获批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成开通5G基站5.1万个,实现16市主城区全覆盖,居全国第4位。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为3980公里、2200公里和6730公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4541.2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8.6%,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居全国首位。建成智能充电设施6.5万个。 (五)城乡一体融合共进,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稳步提高至2020年的63.05%,比1978年提高45.3个百分点。城镇环境不断优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7.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乡村振兴全面起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打造“三生三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6113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成为全国唯一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粮食产量连续8年过千亿斤。区域发展布局更加优化。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历经“三个突破”到“一体两翼”到“一区三带”到“两区一圈一带”再到“一群两心三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2020年三大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41.2%和20.1%。济青烟“三核”引领作用突出,实现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达41.5%。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东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集中打好八场标志性重大战役。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湾长制全面推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全覆盖。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6.8ug/m3,比2015年改善37.0%;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3.5%,优于“十三五”目标12.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时期,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4%,年均下降4.46%,超额完成17%的下降目标。新能源生产快速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4791.2万千瓦,比2015年提高3.3倍,占全省装机容量的30.1%,比2015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七)人民生活殷实富足,民生底板更加厚实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22.7万人,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低于4%的全年调控目标。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由1978年的79.2∶12.3∶8.5调整为24.9∶33.4∶41.7,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6元,与2015年相比,年均增长7.7%。其中,城镇、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726元和18753元,年均分别增长6.7%和7.7%。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至50万元)占比超过30%,比2015年提高约12个百分点,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城镇、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2020年分别达到27291元和12660元,分别为1978年的80.3倍和134.7倍;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61.3%和61.5%降至26.8%和29.4%。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扩大6.6倍和4.4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省标以下251.6万人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社会保障日益完善。2020年末,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90.4万人和7374.5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42元,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50元。 (八)教文体卫齐头并进,社会事业显著进步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末,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63所,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29万人,为1978年的59.7倍,年均增长11.3%。新设立6所高职(专科)院校,高校新增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13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4门。文化产业软实力彰显。搭建全省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齐鲁文化云”平台,广播人口、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9.6%。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分别达到154个和603个,分别为1978年的1.9倍和60.3倍。体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举办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3364项次,参与总人数达311.6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各级各类马拉松活动44场,参与56.3万人。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95%。年度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获金牌54枚。卫生健康质效双提升。卫生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实现县(市)全覆盖,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5万所,每万人拥有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64.7张和81.4人,均是1978年的5.4倍。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4元。 (九)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速。扎实推进“统云”“并网”“聚数”三大攻坚行动、“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四个一重点任务攻坚,政务云、网集约化水平,数据汇聚力度及共享开放水平等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链办理”全面推开,率先整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爱山东”掌上办服务事项突破1.5万个。省政府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数字社会构建步伐加快。建立全国首套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13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开展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打造智慧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600余个,义务教育入学“零跑腿”、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刷”、养老待遇资格“静默认证”等一大批智慧应用投入使用。平安山东建设持续深化。大力推进平安山东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增强,社会治理的根基更加稳固。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0%和38.4%。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化解信访积案1.96万件。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是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山东发展的精准把脉定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新的征程中,山东将锚定“三个走在前”目标定位,聚焦“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扎实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