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情民意调查? | ||||
| ||||
社情民意调查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人民群众实现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是党和国家准确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利益关切、有效汇集人民群众智慧,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给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概念 社情民意调查是通过面访、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舆论和民意动向的一种调查,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了双向交流、互动沟通的桥梁。社情民意调查机构开展相应专项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及时将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整理、加工提炼,形成参考价值较高、针对性较强的成果,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提供了客观性数据资料和针对性信息服务,是党和国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抓手。近代民意调查,是在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发展下得以成长起来的。当前,我国社情民意调查已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意义 新时代统计工作对社情民意调查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满足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服务型政府需求。社情民意调查根据党和政府工作需要,系统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想法和态度,能够为决策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客观需要。社情民意调查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对政策制定的知情权、对公共议题的表达权、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对公权力的监督权,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拓宽了社会主义民主渠道,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序进行政治参与,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三是在正确引导舆论,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大有可为。社情民意调查一诞生就与社会舆论密不可分,英语中民意(Public Opinion)本义就是公共舆论。在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社情民意调查,在确保党和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保障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内容、方法与流程 社情民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众的主观意见和态度, 搜集得到的数据作为一种“主观数据”,与民众自身的经验相关, 包括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对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印象、对所在城市生活环境的评价等。 但民众的主观意愿往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其个体主观意志的总和可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状态及走向。概括而言,社情民意调查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内容:了解居民的生存生活状态、认识他们对政府工作及其绩效的评价以及了解社会现象及状况。 社情民意调查在进行调查设计之前,将调查需求转化为合理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为主,面访调查,网络调查为辅的数据采集方式。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抽样调查方法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各类调查中被广泛采用的重要调查方式,与传统入户调查方式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质量控制方便等优点,也是目前我国统计系统开展社情民意调查的主要方式。 下面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的工作流程示意,具体如图所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