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服务系统 > 两会服务系统2022 > 统计分析
消费结构加快优化 市场品质大幅跃升

发布日期:2023-01-06 21:30:35 浏览次数: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消费市场步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良性发展通道。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模式不断创新,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显现。

一、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总体呈现规模壮大、实力增强、发展提速、提档升级态势

(一)规模壮大,市场实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山东稳步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壮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于2015年跃上2万亿元大关,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至2021年底,达到33714.5亿元,居全国第3位,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8.8%,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消费力量。

从市场主体看,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持续做大做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由2012年的16832家增至2021年的28215家,年均增长5.9%;实现销售额(营业额)从2012年的24907.1亿元增至2021年的68599.5亿元,年均增长11.9%。

(二)提质增速,农村市场快速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有效推进,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业投入、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系列措施强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政策加速落实,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更是为乡村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农村消费潜能加快释放。至2021年,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633.5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9.8%,高于同期城镇市场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市场亮点纷呈。汽车消费表现靓丽,2021年,全省每百户农村居民汽车拥有量38.2辆,较2012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4.1%。农村电商发展提速,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电商提供技术支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为农村电商提供政策支持,菏泽、德州、临沂等地相继出现在全国排名居前的淘宝村、镇,在有效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加速了农民致富进程。

(三)提档升级,居民生活迈向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出台《关于运用综合政策措施支持扩大消费的意见》《关于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的意见》等系列促消费政策,全面提升社区商业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内外贸市场融合,加快品牌建设,政策层面助居民省钱、生钱,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商品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全省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明显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省居民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下降至27.2%,比2013年下降2.0个百分点,更加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传统消费提档升级。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与2012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9.8%、8.4%和8.0%,高于同期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年均增速。健康消费成为人们新追求。2021年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382.3亿元,比2012年年均增长10.9%;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016元,比2013年年均增长10.6%。信息消费保持高热度。2021年,每百户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42.0部,其中接入互联网198.1部,分别比2013年增长27.6%和2.7倍。

(四)品质引领,消费升级有效拓展

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流通供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有效释放,消费升级持续拓展。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增强。从拥有量看,2021年全省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为52.4辆,比2013年年均增长8.5%。从消费额度看,2021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022.9亿元,比2013年年均增长5.5%。从消费层级看,汽车换代升级需求强烈,高端品牌汽车销量逆势上扬。2020年上半年,售价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轿车份额首次超过10万元以下低端轿车,消费结构上移趋势明显,全年高端汽车品牌实现高速增长。高端节能智能化商品增势强劲。2021年,限额以上能效等级1、2级家电、新能源车、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零售额与2018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30.4%、67.2%、49.5%和21.8%。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品牌化农产品生鲜配送、直播带货国产自主品牌化妆品等新兴增长点开始涉足全省消费市场,用数字赋能的方式进一步推升消费升级。

二、消费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方面: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

(一)融合提速,线上消费加速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山东消费市场主体顺应时代潮流,加快转型升级,纷纷建立网络销售渠道,部分构建网络交易平台,竞相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有效拓展居民消费场景的同时,加速居民消费习惯重塑。2021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5409.1亿元,与2015年相比,年均增长2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63.3亿元,年均增长2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4.1%,比2015年提高8.9个百分点。2021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2469家开展线上业务,比2015增长3.6倍,年均增长28.9%。从触网形式看,从传统商业到双线联动融合,再到视频场景植入营销,触网广度不断拓展。

(二)功能积聚,商业综合体客流吸纳效应明显

近年来,以节约土地、整合业态、满足各类空间需求为特色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新一代商业消费主导载体。至2021年底,全省纳入统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132家,商户数24404户,车位数147184个,营业面积660.5万平方米,比2016年分别增长1.3倍、1.6倍、1.5倍和1.0倍,年均分别增长17.9%、21.5%、20.3%和15.1%。综合体经济效益良好,2021年实现销售额(营业额)596.7亿元,比2016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4.0%;客流量100247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5%。多业态中,零售业态占居主导,2021年,零售业商户占比62.0%;实现销售额416.6亿元,占比69.8%。

(三)集约高效,连锁经营专业化水平提升

由于在经营方式与组织结构所独具的规模优势,连锁经营成为现代流通业和商业领域发展的主流业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连锁经营凭借资本聚集优势,快速捕捉市场机会,积极投资、研发新产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21年,全省连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221家,比2012年增长46.4%;拥有连锁门店数21388家,比2012年增长99.5%;营业面积2963.3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4倍。专业店凭借品牌、产品定位精准等优势,发展最为迅速,拥有门店数量达15776家,实现销售额1151.1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9倍和1.7倍。目前山东连锁企业已覆盖全国30个省和直辖市,品牌扩张维度不断延伸。

三、消费结构优化提升方面:住宿餐饮业创新转型,精品旅游提质增效

(一)适应形势,住宿餐饮业转型中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对高档住宿餐饮形成一定不利影响。全省住餐企业依托全省雄厚经济实力,借助海陆空交通便利条件,积极创新经营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服务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灵活化等特点。特别是中小型住餐企业,得益于旅游业发展提速,门槛低、亲民便捷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为适应形势,高端住餐企业积极转变经营理念,通过多元化经营,面向大众、优惠促销等,转变增长方式。高端住宿业定位下移,努力转向开发不同服务群体,注重提升产品品质,管理和服务策略更为灵活,特色住宿普现,如旅游景区的家庭套房、考试期间的学生套房等。高端餐饮向大众消费过渡,在价格亲民的基础上,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优势,并致力细分市场客户群,形成特点鲜明的主题餐饮。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住宿餐饮业遭受重创,前两个月下降幅度超过8成。面对危机,山东住宿餐饮企业困境中谋发展,危机中求变革。通过创新模式、线上线下双线发力、美食速递、中央厨房打造等,多渠道营造商机。至2021年底,全省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3475家,比2019年增加1009家,实现营业额480.3亿元,比2019年增长24.5%,有效化解了疫情冲击,重归正常发展轨道。

(二)品牌引领,精品旅游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出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努力深化文旅融合,市场主体不断孕育和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好客山东”品牌在海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至2019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1200余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六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8个,居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9.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五位,精品旅游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省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多举措启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行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发放惠民消费券超3亿元,创新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游品荟”等活动,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政策的指引下,游客消费信心持续恢复,产业动能加速积聚,全省旅游经济止滑回升,2021年,全省共接待游客7.3亿人次,同比增长26.6%,恢复至2019年的77.9%;实现旅游总收入8278.6亿元,同比增长37.5%,恢复至2019年的74.7%。文旅融合向深度拓展,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涌现出尼山圣境、东方影都、齐河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夜经济”“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文旅新业态加速发展,以文塑游、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