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服务系统 > 两会服务系统2022 > 统计分析
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发布日期:2023-01-06 21:34:31 浏览次数: 字体:[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举棋定向、踔厉奋发,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创新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综合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2021年再次被国务院认定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省份”,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

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统筹谋划,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全方位强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一)科技创新系统高位推动

这十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每年都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极大鼓舞了全省科技创新热情。为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汇集资源整合力量、塑造科技创新优势,2021年7月,山东在全国首创以省委名义成立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实现了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2021年12月,组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探索建立沿黄9省区及新疆自治区9+1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极大地拓展了协同创新的宽度,展现了践行黄河战略的山东担当。

(二)科技创新部署精准有力

这十年,山东坚持对标对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求,高标准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明确了全省一段时期内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全面、精准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三)科技创新政策健全完善

这十年,山东科技创新政策频出,有效地激发了全省科技创新热情。2012年修订和出台了《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13年发布《山东省专利条例》;2014年出台《关于支持高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改进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通知》;2015年制定《关于加快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加快全省技术市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印发《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2018年出台《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2019年印发《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2020年出台《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2021年印发《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若干措施》《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山东省“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办法》。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合拳的出台,打造形成涵盖科技项目、平台、人才、企业、成果转化、园区、金融、合作、绩效标准、干部人才队伍相互衔接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为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科技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助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山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和科技成果的涌现奠定坚实基础。

(一)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增强

山东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财政保障和预算安排的重点,稳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1年,全省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372.3亿元,是2012年的3.0倍;年均增长13.0%,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2%,较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特别是2019年省级科技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大规模科技投入,2019—2020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都达到了120亿元,是2018年的3.8倍;在此基础上,2021年又增长10%,达到了132亿元,集中财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

(二)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2020年,山东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681.9亿元,比2012年增长64.8%,年均增长6.4%。从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地位作用得到重视和提升,经费投入50.4亿元,比2012年增加28.0亿元,增长124.8%。从投入主体看,企业是科技创新中坚力量,投入R&D经费1516.4亿元,占全部R&D经费的90.2%,比2012年增加576.6亿元,增长61.4%。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入研发经费145.3亿元,比2012年增加53.1亿元,增长57.6%,发挥了较好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三)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十年来,山东实施“人才兴鲁”战略,打造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人才高地加快形成。到2021年底,全省院士工作站448家,比2012年增加192家,增长75.0%,共有住鲁“两院”院士59人,比2012年增加15人,增长34.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10人,是2012年的32.8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36人,是2012年15.4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3人,比2015年增加41人,增长25.3%。2020年,全省研发人员达到51.9万人,研究人员21.9万人,博士毕业研发人员3.4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35.8%、38.8%和155.1%。

三、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力量培育成效显著

十年来,山东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不断强化

筑牢创新根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四级“1313”实验室平台体系。到2021年底,已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比2012年增加8家;省重点实验室260家,比2012年增加45家,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布局首批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10家、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0家,有力推进了数学、化学、海洋科学等国家“双一流学科”和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

(二)产业科创平台加速布局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四新经济”,聚焦“十强”产业。2021年,布局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40家,龙头企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4月,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获准批复,全省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达到2家,列全国第1位。全面建成“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体系,2019年7月成立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11月成立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2020年1月成立的山东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究机构逐渐发力,到2021年底,共突破关键技术391项,解决技术难题282个,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186个,实现增加值超过513亿元,新增利税32亿元。2021年,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0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3家,均是2012年的2.6倍。

(三)科技园区平台蓬勃发展

加快科技园区及重点产业集群建设。2021年,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8家高新区获批全国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数量居全国第1位;省级以上高新区达20家,国家级高新区13家,实现总产值1.25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0%。新增日照、淄博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数量达到21个,居全国首位。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累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00项,转移转化技术成果2700余项,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3500余项,实现总产值4400亿元以上。

四、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强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山东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产出成绩斐然,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科技创造能力增强

2021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908项,比2012年增长21.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85件,是2012年6.5倍;发明专利授权量36345件,是2012年4.9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244件,比2012年增加2713件,增长5.1倍。

(二)科技兴企成效显著

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2021年,为2000余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过100亿元,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中小微企业升级高企财政补助资金达12.59亿元,惠及9200余家企业。已培育200家科技领军企业,8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总数达到1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89万家。到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413家,是2012年的7.9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8%,比2012年提高17.7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59946个,比2012年增长60.1%;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7081.1亿元,比2012年增长31.9%。

(三)技术市场不断壮大

十年来,山东按照“省市联建、开放共享、促进转化”原则,采取网上平台与实体机构相结合方式,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市场体系,大力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突破性、跨越式发展。2021年,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48271项,成交额2564.9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4.3倍和17.4倍。

万水千山,道不远人。面向未来,山东科技创新事业须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步伐,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昂扬的精神状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