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2016229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显著。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630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9485.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8537.4亿元,增长9.6%。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1:48.4:43.5调整为7.9:46.8:45.3。人均生产总值64168元,增长7.3%,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305美元。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1.2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1.4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4.8%,购进价格下降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3%

1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1.2

101.4

100.9

  食品

101.2

101.3

101.0

    #粮食

101.7

102.3

100.5

     油脂

98.4

98.7

98.0

     肉禽及其制品

104.1

103.8

104.5

    

90.4

89.9

91.2

     鲜菜

110.1

110.1

110.2

  烟酒

101.8

101.6

101.9

  衣着

103.5

103.4

104.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7

101.2

102.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6

101.8

101.2

  交通和通信

98.4

98.2

99.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9

102.1

101.4

  居住

100.8

101.4

99.4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分别实现生产总值29447.3亿元和21824.6亿元,分别增长8.0%7.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671.2亿元和1364.5亿元,分别增长9.2%10.4%。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30亿元、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达到53个、25个、15个和5个。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值32070.0亿元,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4%,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限额以上民营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1%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54.1万户,比上年增长23.3%;新登记注册资本()16292.4亿元,增长41.3%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89项,放开政府定价项目127项。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5.4万份。设立省社保基金理事会,18家省管企业30%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大框架基本形成。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基本完成,累计组建农商行7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农业增加值2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林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043.7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936.2亿元,增长3.2%

  种植业增产提质。粮食总产量471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连续13年增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 101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监测面积 123万公顷,增长43.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共6705个,新增1354个。

2 2015年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712.7

2.5

  夏粮

万吨

2347.3

3.7

  秋粮

万吨

2365.4

1.4

棉花

万吨

53.7

-19.2

油料

万吨

324.1

-3.5

蔬菜

万吨

10272.9

3.0

园林水果

万吨

1703.0

2.3

  林业平稳发展。新造林面积20.6万公顷,完成水系绿化3.8万公顷,年末林地面积396.4万公顷,林木绿化率达到25.1%。木材产量485.8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量14832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762.0万吨,比上年增长0.5%。禽蛋产量423.9万吨,增长9.2%。牛奶产量275.4万吨,下降1.5%。新增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5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89家。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884.3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27.8万吨,增长2.6%;淡水产品产量156.6万吨,下降0.6%。投放苗种65.8亿单位,新建人工鱼礁区10处,新建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年末专业远洋渔船450艘,总功率49.2万千瓦。

  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除险加固小型水库963座,开工建设雨洪资源利用项目17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93平方公里。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1处。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总值890.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业机械总动力1.35亿千瓦,增长3.1%;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1.3%

三、工业

  工业企业持续增加。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347家,比上年末增加1385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1599家、135家和4家。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259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7.4%,重工业增长7.5%41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4个行业增加值过千亿。新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3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7.5

 按经济类型分

 

   国有企业

-0.5

   集体企业

4.2

   股份合作企业

0.6

   股份制企业

7.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5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7.1

 按主要行业分

 

   农副食品加工业

5.8

   纺织业

8.9

   家具制造业

12.1

   造纸和纸制品业

7.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9.9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9.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2.3

   医药制造业

8.3

   化学纤维制造业

7.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4.4

   金属制品业

9.6

   通用设备制造业

3.7

   专用设备制造业

6.0

   汽车制造业

6.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1.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9.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3.0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省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73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7%

4 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

啤酒

万千升

589.4

-22.4

万吨

892.9

4.1

亿米

115.9

1.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001.5

0.4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744.9

3.0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96.1

62.1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41300.3

2.1

塑料制品

万吨

463.5

-1.9

水泥

万吨

15173.9

-9.7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7345.6

-13.1

粗钢

万吨

6619.3

-1.3

钢材

万吨

9003.2

0.1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4.9

16.7

金属成形机床

万台

2.0

-9.1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台(套)

111305

2.7

汽车

万辆

117.1

-19.4

动车组

2202

14.6

摩托车整车

万辆

49.6

-2.9

家用电冰箱

万台

872.1

12.8

家用洗衣机

万台

712.7

0.6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47.5

-51.7

手机

万台

6732.6

2.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766.9

0.9

  企业效益低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68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润8617.2亿元,下降1.6%;实现利税14107.7亿元,下降0.9%。亏损企业亏损额496.2亿元。总资产贡献率为16.6%,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3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服务业投资22390.4亿元,增长14.2%。新开工项目40868个,增长35.3%。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681个,下降22.3%。重点领域投资增势稳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074.0亿元,增长15.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457.5亿元,增长10.9%;基础设施投资6234.0亿元,增长21.5%

  房地产市场基本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58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住宅投资4399.4亿元,增长5.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65.0亿元,下降5.0%。房屋施工面积57206.4万平方米,增长4.9%。房屋竣工面积8277.8万平方米,增长6.3%。商品房销售面积9727.0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526.9万平方米,增长7.0%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54.7万套,开工任务完成率为101.9%;基本建成33.7万套,任务完成率为144.1%。棚户区改造开工47.5万套,任务完成率为101.8%

  建筑业生产保持增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074家。其中,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557家,比上年增加64家。建筑业总产值9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2312.9亿元,增长5.2%;非国有建筑企业产值7068.8亿元,下降0.7%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餐饮收入额2840.1亿元,增长13.1%;商品零售额24921.3亿元,增长10.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179.4亿元,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82.0亿元,增长11.4%

  主要商品销势良好。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107.1亿元,增长8.5%;日用品类零售额425.6亿元,增长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403.3亿元,增长1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934.8亿元,增长10.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75.9亿元,增长14.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低迷。进出口总额241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7%。其中,出口1440.6亿美元,下降0.4%;进口976.9亿美元,下降26.1%。主要出口市场中,对美国、东盟和韩国出口分别增长7.6%7.0%5.5%,对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2.0%7.8%。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576.3亿美元,增长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7.1亿美元,下降14.0%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09家,比上年增长11.6%;新签合同外资200.4亿美元,增长25.7%;实际到帐外资163.0亿美元,增长7.3%。其中,制造业到账外资98.3亿美元,增长7.3%;服务业到帐外资60.7亿美元,增长11.8%。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59个,合同外资67.0亿美元,增长80.1%。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6个,实际到帐外资32.0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和1.7倍。

  国际经济合作纵深推进。实际对外投资5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19.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1.7亿美元,分别增长13.0%10.0%;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0764人,增长1.4%。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6.1亿美元,增长20.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7.1亿人次,货运量27.3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3.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39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348公里,增加240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553.6万辆,增长10.4%。其中,私人轿车886.4万辆,增长16.1%,占轿车拥有量的94.2%

5 2015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

   

运输量

(亿人次)

比上年

 

(%)

周转量

(亿人公里)

比上年

增长(%)

合计

7.1

-3.8

1185.4

5.6

铁路

1.1

14.0

662.5

10.6

公路

5.8

-6.5

511.3

-0.02

水路

0.2

-1.1

11.6

-1.5

  表5续表

指标

   

运输量

(亿吨)

比上年

增长(%)

周转量

(亿吨公里)

比上年

增长(%)

合计

27.3

4.7

8229.7

0.6

铁路

1.6

-5.9

1088.0

-12.1

公路

24.2

5.4

5738.6

0.5

水路

1.5

6.9

1403.1

14.3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14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56.0亿元,增长17.6%;邮政业务总量205.5亿元,增长41.0%。光缆线路总长度127.4万公里,增长81.5%。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31.3万路端。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7.1万户,下降21.2%;移动电话用户9413.8万户,增长8.7%。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 107 部。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消费总额70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入境游客消费28.9亿美元,国内游客消费6505.1亿元。年末A级旅游景区921家,比上年增加138家。其中,5A级景区9家;4A景区199家,增加13家。省级旅游强乡镇42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04个,分别增加44个和165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2家,增加1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4203.1亿元,增长6.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49.2亿元,增长1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0.1%,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8.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3.3%

  金融信贷结构优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6795.5亿元,比年初增加6935.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9063.3亿元,比年初增加5382.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3373.3亿元,增加1994.5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8589.4亿元,增加1409.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06.4亿元,增加1640.9亿元。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新增境内上市公司8家,融资额21.8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48家次,融资额501.9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39家,融资额62.0亿元。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为200家和187家。新增债券融资额40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交易金额19.4万亿元,增长3.1倍。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量18.9万亿元,增长4.2倍。期货公司代理交易金额16.3万亿元,增长1.8倍。

  保险业较快发展。保费收入17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3.0亿元,增长9.8%;人身险保费收入1194.5亿元,增长30.6%。承担各类风险责任50.5万亿元,增长18.3%。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622.2亿元,增长19.9%。农业保费收入17.7亿元,增长84.2%,为1792万户次农户提供了455.5亿元的风险保障。

九、科学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登记科技成果301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6项。发明专利申请量9.3万件,比上年增长20.9%;发明专利授权量1.7万件,增长60.2%。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8万件,增长37.2%,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9件。登记技术合同20651,成交金额339.7亿元,增长26.3%

  人才队伍继续壮大。新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1处,国家级引智基地3个。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4家,新增院士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7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9人,省首席技师100人,高技能人才24万人。

  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家。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5个,院士工作站306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60家。

  信息产业较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利润831.2亿元,增长12.0%;利税1293.8亿元,增长13.0%。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750亿元,增长20.8%;利润239.7亿元,增长23.0%;利税457.2亿元,增长22.3%。软件业务出口12.4亿美元,增长7.6%。地理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开工率和建成率分别达到100%75%

  好品山东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新增驰名商标118件,著名商标368件,地理标志商标30件。新增山东名牌产品264个和山东省服务名牌146个。共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26858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9325张。公用计量标准4328项,新增321项。有效地方标准2402项,新增294项。

  气象地震服务能力提升。人工作业增加降水10.5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3.1亿元。记录并分析天然地震事件1409次,妥善处置了16次有感地震事件。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33所,招生2.8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143所,比上年增加1所。普通本专科招生59.6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

6 2015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机构数(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生数(万人)

研究生培养机构

33

2.8

7.8

普通高等学校

143

59.6

190.1

中等职业学校

(不含技工学校)

435

29.4

85.7

技工学校

194

13.2

31.8

普通高中

555

55.4

169.1

普通初中

2891

95.8

310.8

普通小学

10404

124.4

674.6

特殊教育学校

147

0.4

2.4

幼儿园

18648

108.9

271.8

  文化产业事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演展览、曼谷“尼山论坛”等文化活动。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7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55%360家影院加入城市电影院线,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出版各类图书17374种,报纸87种,杂志262种。共有历史文化名城20座,艺术表演团体104个,艺术表演场馆92个,博物馆352个,公共图书馆 154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57个,文化站1814个,农村文化大院7.6万个。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为15个和 126个。

  卫生服务条件改善。年末医疗卫生机构7.7万所。其中,医院192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3万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3.7万人,注册护士25.4万人。完成诊疗服务6.2亿人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至40元。

  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举办各类赛事活动3468项次,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97%的县(市、区)83%的乡镇街道、73%的行政村覆盖体育健身工程。获得世界大赛冠军15人次、国内最高水平比赛金牌37枚。举办了7个项目的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参加省、市级联赛运动员分别为6629人和4.9万人。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水平加快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0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村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740.2亿元,比上年增长9.4%。新建农房38.1万户,改造危房9.2万户。累计建成并入住农村新型社区3803个。73.8%的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96.7%的镇建有垃圾转运设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6.4万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三清”(清理垃圾堆、粪堆、柴草堆)工作。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17.3亿元。其中,轨道交通投资150.1亿元,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投资80.6亿元。新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生活垃圾日无害化处理能力538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61.7万立方米,城市道路面积30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6000公顷,集中供热面积810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08公里。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新发现矿产地26处,新增查明金金属量1111.2吨,铁矿石资源量1.1亿吨,煤炭资源量10.4亿吨,岩盐矿资源量15.2亿吨。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初步核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和“十二五”规划目标。重点调查的72种产品中,51种产品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关停小型煤电机组122.9万千瓦。淘汰生铁产能119.4万吨,粗钢465.0万吨,焦炭40.0万吨,造纸10.3万吨,制革产能30.0万标张,印染产能9357.9万米,铅蓄电池极板产能228.7万千伏安时,组装产能150.7万千伏安时。

  清洁能源生产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1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0%。其中,风力发电121.4亿千瓦时,增长20.3%;生物质发电76.9亿千瓦时,增长36.9%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7.3%7.7%23.7%10.9%。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COD)平均浓度下降2.4%,氨氮平均浓度下降5.8%。年末森林公园面积达到43.6万公顷。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1处,新增3处;省级森林公园64处,市级森林公园13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9处,新增9处;省级湿地公园113处,新增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

  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七个行业(领域)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78起,比上年下降10.6%;死亡1399人,下降10.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63人。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23.58万人,出生率12.55;死亡人口65.68万人,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长率5.88‰。年末常住人口9847.16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2%15-64岁人口占71.1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21%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3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人均消费支出14578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45元,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人均消费支出1985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8748元,增长9.9%。全省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0.9平方米。

7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值

(元)

比上年

 

()

绝对值

(元)

比上年

 

()

绝对值

(元)

比上年

 

()

可支配收入

22703

8.8

31545

8.0

12930

8.8

工资性收入

13144

9.1

20386

8.1

5139

9.0

  经营净收入

5079

7.9

4375

8.4

5857

7.8

  财产净收入

1454

10.6

2475

9.0

326

13.6

  转移净收入

3026

8.2

4309

6.4

1608

10.8

8 2015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长速度

指标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值

(元)

比上年

 

()

绝对值

(元)

比上年

 

()

绝对值

(元)

比上年

 

()

消费支出

14578

9.4

19854

8.4

8748

9.9

  食品烟酒

4166

5.9

5527

4.3

2662

8.0

  衣着

1277

9.2

1943

7.9

540

10.4

  居住

2903

2.7

4059

1.1

1627

5.1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38

4.5

1477

3.2

553

5.6

  交通通信

2104

15.5

2748

15.6

1393

13.6

  教育文化娱乐

1557

19.5

2141

21.0

912

13.8

  医疗保健

1180

19.2

1416

19.2

919

18.4

  其他用品和服务

353

20.1

543

22.8

142

5.9

9 2015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

单位

   

全体

居民

城镇

居民

农村

居民

家用汽车

37.8

49.4

23.6

摩托车

43.6

22.7

68.9

电冰箱()

94.9

98.2

90.8

洗衣机

91.9

96.1

86.8

热水器

84.0

93.9

72.1

空调

77.5

109.4

38.8

彩色电视机

108.7

108.0

109.5

摄像机

5.9

10.2

0.7

照相机

26.3

43.8

5.1

计算机

59.2

79.3

34.8

中高档乐器

3.2

5.4

0.6

固定电话

35.2

39.6

29.9

移动电话

214.7

220.4

207.8

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

80.8

99.6

58.1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07.3万人、44.2万人、49.5万人、52.0万人和64.9万人。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34.3万人,待遇领取人员1407.8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85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31.4万人。居民大病保险累计补偿180.7万人次、37.8亿元。居民以及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70%7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454元。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5.9%1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平均增长10.6%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2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472元,比上年提高2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7.4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3391元,提高401元。

  社会服务全面展开。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救助和资助居民276万人次。共有儿童福利机构17个,床位5390张;各类养老机构3129个,床位60.5万张;社会福利企业1154个,安置残疾人员就业3.3万人。各级慈善总会用于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的支出善款为14.1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3.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国有集体性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统计范围包括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和工矿商贸七个行业(领域)发生的事故,不包括森林火灾、火灾事故和非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

  8.全省自2013年开始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2011-2013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为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后可比口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