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统计工作综述
2016年,全省统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坚持“一个目标、四个转变”,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进步新变化,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持续深化统计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大力实施依法统计,各项统计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落实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成立机关党建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建立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努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一是狠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把握中央和省委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推进,坚持以上率下,坚持知行合一,坚持日常经常,坚持边学边改,在扎实开展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突出统计特色,做好自选动作,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效果。通过学习教育,统计系统党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统计事业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组织保证。二是狠抓专项巡视整改落实。把落实巡视整改作为推动工作重大机遇,认真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紧盯薄弱环节,整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确定的22项整改任务中,18项已整改落实并长期坚持,1项取得显著成效,3项正在积极推进。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召开工作会议,逐级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风险防控方案,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组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四是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管理会议活动,严格执行公车改革,加强经费管理使用,修订完善《调研工作规定》,督促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五是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落实基层党建任务,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加强过硬党支部建设。着力做好第一书记扶贫帮建工作,班子成员多次到帮扶村实地调研,全年完成12项重点扶贫任务,帮扶脱贫工作成效明显。六是狠抓文明单位创建。召开系统文明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创建指导文件,成立创建工作机构,细化分解创建任务,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二、精心组织实施,集中抓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山东省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赵润田同志任组长。省统计局把农业普查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举全系统之力做好农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一是保障全面。通过专题调研、督查督导、定期通报等措施,积极推进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普查经费等“四落实”,全省共落实普查经费2.26亿元,发放6.1万台PDA设备。二是试点有效。认真开展省级普查方案和PDA现场登记试点,组织实战演练,完善普查方案,积累工作经验,锻炼普查队伍。三是宣传广泛。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普查工作,开展以农业普查为主题的“中国统计开放日”、第三次农业普查•统计法制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普查工作。四是方法新颖。充分利用统计视频会议系统,对全省5000余名普查培训教师和3000余名数据处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效果明显。在全国率先搭建数据处理应急环境。各市主动跟进、密切配合,在普查宣传、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出主意当参谋,切实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意见》,创新统计服务理念,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好服务。一是贴近中心跟进服务。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研判经济运行情况,为省委、省政府正确判断形势发挥参谋作用。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三去一降一补”、“两区一圈一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领域统计监测,综合反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二是对外开放主动服务。敞开大门,积极开放,主动到国家统计局汇报工作,到省直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征求17市政府对全省统计工作的意见建议;班子成员积极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多次召开专业部门协调会议。通过走出家门,开放协调,争取了各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工作、合力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创新形式公开服务。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企稳向好趋势,多次在《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等主要媒体上深度分析、研判、解读,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正向引导社会预期。紧贴群众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自主开展购房意愿、消费者信心等社情民意调查。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信息3053条,答复申请118条。四是追求质量提升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发挥统计优势,撰写了大量统计信息、统计专报、分析报告。2016年度,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及国家统计局采用统计信息283条,采用情况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位居前列;撰写统计专报60期、分析报告103篇,累计被省领导批示76篇次,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各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突出需求导向,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统计支持。
四、创新管理体制,持续深化统计改革
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发展要求的创新举措,长远结合,统筹推进,着力破解制约统计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是迅速启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工作。细化14项具体措施,列出8个方面问题清单,逐个开展深入调研,为推进我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是扎实开展“三新”专项统计调查。创建“三新”专项统计报表制度,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四众”、城市商业综合体等11个重点领域实施统计监测。三是积极组织核算改革试点。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与省直有关部门联合编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指南》,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和资产负债核算试点。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更加全面地反映出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成果。四是有序推进投资统计改革。新建财务支出法非金融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投资项目双入库管理制度,顺利实施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联网直报。五是圆满完成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扎实抓好业务培训、摸底登记、质量控制等重点环节,坚持复训上岗、入户登记、随登随审、数据备份,推动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顺利实施。总的看,抽样调查数据客观反映了我省人口变化趋势。六是协调推进“五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与省直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制定我省实施方案,主动清理与改革相冲突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建临时接收系统,提前实现首批信息交换。七是大力实施各项统计创新。积极配合搭建全省城镇化大数据共享平台,初步实现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结果部门共享。建立文化产业统计部门季报制度,初步建成年报、季报、月报文化产业统计体系。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试算我省2011-2015年绿色发展指数。首次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开展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人员统计工作。在统计改革方面,各市也都结合实际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五、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高度重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多种措施坚决防范数据造假、弄虚作假。一是抓源头。建成全省统计基层基础交流网络平台,召开现场观摩会,宣传推广乡镇统计站建设先进经验,举办乡镇统计人员岗位知识培训班,打牢基层基础。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完成企业组织结构和行业分类智能编码试点,企业星级单位评级实现“四上”企业全覆盖。加大对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实行《部门统计综合报表制度》,推动部门协作向纵深发展。在农业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五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城镇化统计、服务业统计等重点工作中,省直各有关部门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为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强法治。完善《数据质量检查办法(试行)》和《统计执法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双随机”抽查,认真查处国家统计局转办案件,在统计失信企业平台上对违法严重的企业进行公示。印发“七五”统计普法规划,着力抓好重要普法节点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统计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三是严管控。修订《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制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方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精心组织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和专项调查,完善优化重点专业、重要指标、重大节点的数据联审机制,坚决守住统计工作四条红线。
回顾2016年,全省统计工作取得了新进步新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下一步,全省统计系统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统计工作走在前列,谱写全省统计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